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NAD 推出下一代 Masters 系列擴大機

包括 M33 V2

(圖片來源:NAD)

NAD 在慕尼黑高階音響展會上宣布推出兩款 Master 系列新擴大機。 M33 V2 BluOS 串流媒體擴大機繼承了原版 M33 的優良品質,而 M23 V2 立體聲功率擴大機則繼承了原版M23 的優良品質。

兩者都承諾提供「精緻的聲音性能」和「增強的連接性」。

與其前代產品一樣,M33 V2 旨在將發燒友音效與串流媒體智慧結合,但這次它採用了 MQA Labs 的全新 FOQUS 和 QRONO 技術,可實現更精確的訊號轉換。

它們與 ESS SABRE ES9039PRO DAC 和 Gen 2 Purifi Eigentakt 放大器模組搭配使用,可實現更精確的計時、更寬的動態範圍和更高的音樂完整性。

NAD 聲稱已經消除了失真,從而獲得了更細膩和準確的聲音。

這一次,Dirac Live Bass Control 也作為套件的一部分提供,用於精確的重低音揚聲器集成和優化的房間響應。它具有 XLR 預輸出和更高的重低音揚聲器輸出水準 - 以及 BluOS 多房間串流媒體、Apple AirPlay 2、aptX HD 藍牙、HDMI eARC 以及對主要智慧家居平台的支援 - 以提供更多連接選項。

M23 V2 與其前代產品類似,具有高價值,但現在配備了更新的 Eigentakt 模組,可實現精確的時間安排和更少的失真。

還有一個具有定時延遲的新型 12V 觸發輸出,可簡化多個放大器的菊花鏈連接並防止電湧尖峰,以及平衡的 XLR 和單端 RCA 輸入以提供更多集成選項。

它還具有可橋接操作,能夠在單聲道模式下將輸出加倍,從而為系統提供最大的餘裕。它每聲道輸出 200W(8 歐姆)或橋接輸出 700W。

這兩款設備均採用鋁製機身,並配有磁性等點支腳和精密加工的細節。 NAD 聲稱,他們將合作推出一款可與精品品牌相媲美但價格卻不菲的演出。

說到這裡,M33 V2 的價格為 4999 英鎊/5999 美元(約 10,000 澳元),而 M23 V2 的價格為 3499 英鎊/3999 美元(約 7,000 澳元)。兩款產品均於 8 月 11 日開始販售。

新聞來源:WHAT HI-FI?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MOTU M2 評測 - 搭載高品質 ESS Sabre32 Ultra™ DAC 的錄音介面

我們先前曾經評測過四聲道的 MOTU M4 錄音介面,該產品以其高品質的設計與全彩 LCD 顯示的輸入/輸出電平表令人驚艷。今天,我們將要評測同系列中最新且最平價的產品——MOTU M2。這款來自美國製造商的錄音介面,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內部硬體相較市面上的廉價產品有著明顯的品質躍升。當然,MOTU 的 M2/M4 系列可視為相對於更專業的 AVB 系列的簡化版本,少了硬體效果處理器以及螢幕上的進階控制功能,但它們卻繼承了高階產品中所使用的 ESS Sabre32 ES9016S DAC,帶來優異的技術參數與耳朵可辨識的出色音質。

如同我們曾提過的,MOTU 的 M2/M4 錄音介面聚焦於高品質 DAC、低延遲與精準的峰值電平表。我們還可以補充一點:M2 搭載了相對響亮的耳機放大器,其核心為 OPA1688。

在 MOTU M4 的評測中,我們曾表示彩色電平表是最大的失望,因為其顯示的不是峰值電平,也常錯過輸入過載的情況。但這次出現了奇蹟!透過最新的驅動程式與韌體更新後,這些電平表終於如預期般正常運作——它們的顯示結果與錄音軟體中的峰值電平完全一致。現在你終於可以直接從硬體電平表上追蹤過載,這對所有 M2/M4 使用者來說都是極佳的消息!

在進入評測主體前,讓我們先看看 MOTU M2 的規格。

MOTU M2 規格

  • 形式:2 進 / 2 出 USB 錄音介面,具備錄音室級音質
  • DAC:ESS Sabre32 Ultra™ DAC 技術
  • 輸入:2x XLR/TRS Combo Jack(麥克風/樂器),各自具備前級增益調整、+48V 幻象電源與監聽切換按鈕
  • 輸出:2x TRS(平衡、直流耦合)、2x RCA(非平衡)、1x TRS 耳機輸出
  • MIDI I/O:1x MIDI IN / 1x MIDI OUT(共16聲道)
  • USB 連接:USB-C(兼容 USB-A),採用 USB 2.0 音訊標準,支援 Windows / Mac / iOS
  • 耳機輸出:ESS DAC 推動的 TRS 輸出,具備獨立音量控制
  • 支援取樣率與位元深度:24-bit,支援 44.1k 至 192kHz
  • 延遲表現:96kHz 下僅 2.5ms(取決於緩衝區設定)
  • 彩色 LCD:輸入/輸出電平顯示
  • 直接監聽:支援每個輸入的硬體監聽(單聲道或立體聲)
  • 回送錄音功能:支援 Loopback,適合串流或 Podcast
  • 幻象電源:各輸入皆可個別開啟 +48V
  • 電源供應:USB 供電(含電源開關)
  • 安全設計:具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 機殼材質:金屬堅固外殼
  • 重量:約 610g
  • 尺寸:190 x 108 x 45 mm
  • 包裝內容:M2 主機、USB-C 轉 USB-A 線材、內盒印刷說明、MOTU Performer Lite、Ableton Live 10 Lite、6GB 音效素材(Big Fish Audio、LucidSamples、Loopmasters 等)


內部硬體、結構與功能

這些規格與 MOTU M4 基本一致,但有一項很重要的差異需要說明:M2 並不具備純粹的 Line 輸入。換句話說,內部的 Combo XLR/TRS 插孔中,TRS 僅支援樂器輸入(Hi-Z),無法切換為純 Line 模式。雖然你仍可將其當作 Line 輸入使用,但訊號會經過麥克風前級放大器,會有更高的失真。公平來說,這點是所有入門級錄音介面的共同點,M2 並不例外。如果你需要乾淨的 Line 輸入來接外部前級或效果器,那麼 M4 才是你的選擇。否則,如果你不在意這點,那 M2 就很適合。

接下來我們拆解 M2 觀察其內部硬體與電路板。雖然硬體設計接近,但聲音表現還是可能有很大差異,因為會受到電源系統、時脈產生器等多方面影響。這些並非肉眼可見,依靠品牌經驗與設計 reputability 才是關鍵。值得一提的是,M2 是在美國設計與製造的,PCB 標示為德州的 Virtex 工廠所組裝。這對於「現在什麼東西都中國製」的說法是有力的反駁,實際上哪家公司設計與製造設備仍有明顯差異。


M2 搭載的是 XMOS XU216 微控制器,負責處理 USB 2.0 資料並傳送至 DAC。介面選用 USB-C,是較新且堅固的設計,但傳輸協定仍為 USB 2.0。

與 M4 使用的 4 聲道 AK5554 ADC 相比,M2 採用的是 2 聲道 AK5552。其動態範圍為 115dB,總諧波失真加噪音為 -106dB,雖不算頂尖,但遠優於入門介面。至於 DAC 則為 ES9016S,動態範圍達 124dBA,實測提供約 120dBA,表現非常優異。

耳機輸出部分使用 OPA1688 放大器,在低失真下可提供 50mW/32 歐姆輸出。雖然數據上不是最高,但一些廉價的介面可以將輸出功率降低 10 倍。在這裡,即使使用高阻抗耳機,音量也足夠了,3.3Vrms 測試音訊在驅動高阻抗耳機如 Beyerdynamic 990 PRO 中沒有任何可以聽見的聲音問題。

大多數現代錄音介面都有相當不錯的麥克風前級放大器。讓使用者感到驚訝是件很難的事,但 MOTU 工程師卻做到了。一款非常有趣的美國麥克風前級放大器,THAT 6263 採用數位控制,結合了前置放大器、控制器和 ADC 緩衝器。增益範圍為-8dB至+34dB。顯然,裡面還有一個額外增益級。

MOTU 的驅動面板提供一項實用的「Use lowest latency」勾選框,允許你啟用或關閉額外的緩衝區,以提高速度或提升穩定性。這讓使用者能根據工作需求,在延遲與穩定度之間取得理想平衡。

在啟用該選項後,使用 64 buffer 時的延遲約為 6.5ms,已是非常不錯的表現。若進一步設定為 32 buffer,延遲將大幅下降至 4.5ms。而在 96kHz 取樣率下,延遲甚至可低於 3ms,表現令人驚艷。這樣的表現對於即時訊號處理,例如演奏 MIDI 鍵盤或即時處理吉他音色,顯得特別重要。

ASIO 驅動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功能,是「Loopback」與「Loopback Mix」虛擬聲道。這些虛擬聲道可以將所有來自輸入與輸出的聲音混合後,傳送回系統主機。對於希望將播放聲音串流至網路的使用者(如直播、Podcast、遠端教學等),這是一項極為實用的工具。

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

心底小惡魔召喚中-Eam Lab Classic 202i 綜合擴大機

文‧戴天楷

若不是去年 12 月在台北音響展,巴洛克很興奮地和我介紹它,我早就忘記了這個牌子,更別提這部新款綜擴。這個差點讓遺忘的牌子就是來自義大利 Eam Lab;而這款綜合擴大機,則是 Classic 202i。

從專業音響領域起家

Eam Lab 正式成立的年份是 2010 年,算是滿晚近才成立的公司。可是,在 Eam Lab 這個品牌誕生之前,主事者 Emanuele Pizzi 早就以 TCE 這個牌子在專業音響領域闖蕩多年,而且創下許多在業界被視為了不起的成就。他們一直在為專業音響領域探索小體積、大功率輸出的可能,包括 75% 能源轉換率的 800W、500W 功率擴大機。2010 年他們轉換跑道,成立 Eam Lab,改投家用音響領域。而在家用音響範疇,他們的設計哲學依舊不變:要能夠提供充足的驅動力,完整重現音樂的動態,還要能夠提供可靠的品質與耐用度。(聲音表現與對喇叭的驅動力,我可藉由試聽得知,耐用度方面我就沒辦法了。)

Eam Lab 的產品現階段僅分兩個等級,旗艦是為 Signature 簽名系列,目前僅有單聲道與立體聲各一款後級。具代表性的則是 Classic 經典系列,有後級、前級和綜合擴大機。其中,綜合擴大機共有兩款,入門的是 Classic 102i,為每聲道 100W 的綜擴。另一台則是本次試聽的主角 Classic 202i,功率大一點,每聲道有 200W。這兩款綜擴的設計大體差不多,功能上也都內建唱頭放大與 DAC。

彩色觸控螢幕讓設定都變簡單了

這次 Eam Lab 推出的新 Classic 系列,外觀有了不小更動,單就綜擴而論,無論是 Classic 102i 或 202i 顏值都不算差。Classic 202i 的前面板算是簡潔,沒有太多的按鍵和旋鈕,但有一個彩色觸控螢幕,許多功能都可透過這個螢幕觸控操作。面板上沒有電源開關,機器接上電源後,直接按壓音量旋鈕即可開機。在螢幕主選單上,每一檔位的輸入都可透過觸控即時切換。


完整試聽文章請至 U-Audio

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ESS Technology 推出全新旗艦級 SMART ADC,帶來業界領先的音訊效能

全新 SABRE® ADC 重新定義高解析類比轉數位轉換的標準

2025年5月12日 — 加州 San Jose — 高效能音訊半導體領導廠商 ESS Technology, Inc. 今日發表三款全新旗艦級 SABRE® PRO SMART 類比轉數位轉換器 (ADC),採用 ESS 專利的 Hyperstream® IV ADC 架構,為專業與消費型音訊應用樹立全新效能標竿。

新推出的 ES9823MPROES9823PRO 是進階的 2 聲道 SMART ADC,提供業界頂尖的音訊效能,每聲道擁有 +128 dB 的動態範圍(DNR)與 -117 dB 的總諧波失真加噪聲(THD+N)。在單聲道模式下更可達到驚人的 +130 dB DNR,為目前業界最高規格。

同時推出的 ES9843PRO 為 4 聲道 SMART ADC,在 4 聲道模式下每聲道可達 +125 dB DNR 及 -116 dB THD+N,提供卓越的音訊還原能力。

這三款全新 SABRE® PRO ADC 均搭載 ESS 第二代音訊訊號處理器(ASP2),擁有無與倫比的整合能力。ASP2 支援多頻段參數式等化器(EQ)、混音器、立體聲擴展、音訊增強與壓縮、RIAA 前置強調、分音濾波器、動態範圍壓縮(DRC)、自動增益調整(AGL)等自訂音訊處理功能。這種整合可大幅簡化設計流程、減少外部 DSP 需求、降低軟體開發難度與物料清單(BOM)成本。

為進一步簡化開發流程,新款 ADC 相容於 ESS 的 Sabre Intelligence Studio (SI Studio) 使用者介面,能加快設計流程、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ES9823MPRO 更是全球首款內建 MQA Labs® FOQUS 技術 的 ADC。FOQUS 是一種革命性的取樣濾波器,具備最小相位響應,能保持在人類聽覺感知閾值以下。其採用單一道化取樣步驟與低複雜度架構,是目前最透明的取樣濾波技術。

MQA Labs 工程總監 Al Wood 表示:「FOQUS 是我們致力於完美捕捉數位聲音的重要進展。ESS 長期以來都是高效能音訊的領導者,我們有信心 ES9823MPRO 內建 FOQUS 技術將成為類比轉數位轉換的新標竿。」

這三款新產品皆支援完整的數位輸出格式,包括 S/PDIF 編碼、I²S 主從模式、TDM、PDM、DSD、DoP 及 RAW。此外亦支援 PDM 麥克風輸入,以及內建數位濾波器,提供預設與可自訂濾波係數,包含 DC 阻斷選項。介面方面支援 I²C 與 SPI,並配備一個主控 SPI 介面,可連接外部 FLASH 裝置以快速設定 ASP2。

若設計上使用兩顆 ES9823(M)PRO 並採用 ESS 專有的多晶片混音架構,則可實現超過 136 dB 的動態範圍表現。

新產品與前一代旗艦型號 ES9822PRO 與 ES9842PRO 接腳相容,可無縫替換。封裝形式為小巧的 5×5 mm、40 腳 QFN 封裝。

如需更多資訊或取得軟體與技術文件,請聯絡您當地的 ESS 銷售代表或授權代理商。

欲了解更多關於 ESS Technology 與其完整產品線,請造訪 www.esstech.com

新聞來源:ESS Technology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高解析音樂串流播放器是否需要Wi-Fi 7無線傳輸?

在當今的高階音響設備中,越來越多的高解析音樂串流播放器已經內建 Wi-Fi 模組,用以支援串流播放、AirPlay、DLNA 或 Roon 等無線播放技術。不過仔細一看,許多產品的無線規格仍停留在 Wi-Fi 5 (802.11ac)。這不禁讓人好奇:

Wi-Fi 7 有必要嗎?未來的高解析音樂播放器會導入 Wi-Fi 7 嗎?又會帶來什麼改變?

本文將從音訊傳輸需求、無線規格演進、以及 Wi-Fi 7 的優勢出發,深入剖析這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為什麼現今多數播放器只使用 Wi-Fi 5?

 1. Wi-Fi 5 傳輸能力其實已足夠

Wi-Fi 5 在理想情況下可提供 867Mbps~1.3Gbps 的傳輸速度,即便是 24bit / 192kHz 的高解析音訊串流(約 9.2Mbps),也綽綽有餘。對多數用戶來說,無感升級 Wi-Fi 6 或 Wi-Fi 7 並不會立刻帶來明顯差異。

 2. 模組穩定、平台成熟

目前的 Wi-Fi 5 模組成本低、功耗小、支援度高,對音響廠商來說是最穩定的選擇。

 3. AirPlay 本身也有限制

AirPlay 1 的音訊傳輸上限為 16bit / 44.1kHz (ALAC 格式),即使是 AirPlay 2 也未大幅提升解析度,因此即使升級 Wi-Fi 規格,傳輸瓶頸仍在協定本身。

Wi-Fi 7 是未來的趨勢嗎?

答案是:非常有可能,尤其在高階產品線中。

新世代格式如 MQA、DSD、PCM 32bit/768kHz 的普及,需要更高穩定性與更大頻寬,尤其在多聲道或同步播放時更顯吃力。

Wi-Fi 7 的技術優勢令人矚目:

  • 320MHz 超寬頻道:是 Wi-Fi 5 的 4 倍頻寬。
  • 4096-QAM 高密度編碼:單位時間內傳輸資料量提升 20%。
  • MLO 多重鏈路操作:能同時使用 2.4GHz + 5GHz + 6GHz,多鏈路傳輸讓連線更穩定。
  • 更低延遲、更少干擾:對於同步播放與多人設備共用網路情境非常關鍵。

品牌需要產品差異化:在功能日益雷同的市場下,Wi-Fi 7 成為旗艦機種標配,將是未來幾年的趨勢。

對高解析串流與 AirPlay 實際有幫助嗎?

應用場景 Wi-Fi 7 的貢獻
Hi-Res 音訊串流 更穩定、更高頻寬,支援同步播放與多聲道串流
AirPlay / Roon 等 更低延遲與高穩定性,提升多人連線與多室播放的體驗
智慧家庭整合 可與 IoT 裝置共存,提升整體家庭網路穩定性與容錯能力

結語:Wi-Fi 7 並非噱頭,而是 Hi-Fi 的未來

雖然對於目前只聆聽 CD 品質或單一設備播放的使用者來說,Wi-Fi 7 並不是剛性需求,但隨著音樂串流解析度提升、多人多設備共用網路的情境普及、智慧家庭環境的建構,Wi-Fi 7 終將成為高階音樂串流播放器的新標準。

對於講究極致音質與穩定性的你,Wi-Fi 7 會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技術演進。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Volumio Preciso:義大利工藝結合 ESS SABRE DAC,重塑高解析音樂的極致體驗

Volumio 是一家總部位於義大利的音響科技公司,致力於打造專為音樂愛好者設計的數位串流平台與播放器。多年來,Volumio 推出了一系列受到好評的產品,包括入門級的 Primo、強調數位輸出精度的 Rivo,以及強調一體化便利性的 Integro。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建立了 Volumio 優雅設計與卓越音質的聲譽。

而今,Volumio 推出旗艦級新作——Preciso,這是一款專為追求極致音質與結構隔離而生的高性能 DAC。相較於先前產品,Preciso 更強調 DAC 架構的純淨性與模組化搭配彈性,並以高階音響市場為主要目標族群。這項新產品不僅展現 Volumio 對聲音的執著,也回應了市場對其高音質表現的期待。

義式簡約設計,質感與實用兼具

Volumio Preciso 延續 Volumio 家族一貫的極簡美學,金屬機殼與大型觸控螢幕前面板設計,讓用戶在操作時充滿儀式感。內建的 Volumio OS 提供完整的串流功能,支援 TIDAL Connect、Qobuz、Spotify Connect,甚至 Roon Ready,一機整合所有高音質來源。

ESS SABRE DAC:細節與動態兼備的核心

核心音訊解碼部分,Volumio Preciso 採用了知名的 ESS ES9039Q2M SABRE DAC 晶片。這顆晶片是高階音響設備中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以其超高的動態範圍與極低的總諧波失真(THD+N) 廣受音響迷推崇。Preciso 將 ESS DAC 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重現音樂錄音現場的原始感動,無論是交響樂的廣闊音場,或是爵士人聲的溫潤細膩,都能準確呈現。

Preciso 的架構建立在三個核心設計支柱之上:

1. Hyper-Symmetrical 雙單聲道架構

Preciso 採用兩顆 ESS ES9039Q2M DAC,分別處理左聲道與右聲道,並以鏡像對稱配置在獨立隔離電路上,以達成絕對的聲道分離度、最小化串音,並最大化訊號路徑的純淨度。

2. 雙線性電源架構

Preciso 內建兩組獨立的線性電源模組,分別針對類比與數位電路供電。這樣的隔離設計大幅降低了干擾與底噪,確保每一個音符都具備最高的解析度與純淨度。

3. 關鍵處精益求精

從精密 MEMS 時脈、頂級運算放大器、SMD 緊密設計,到輸入電源濾波與高品質 USB ASIC 介面,Preciso 選用所有元件皆以音訊完整性為首要考量,不追求過度規格,而是強調穩定性與低干擾特性。

這樣的設計讓 Preciso 達到令人驚艷的音訊規格:訊噪比(SNR)高達 128dB,總諧波失真加噪音(THD+N)低至 -122.5dB,已接近現代測試儀器的極限範圍,能重現最真實自然的聲音層次與空氣感。

此外,Preciso 與 Volumio 的數位唱盤 RIVO+ 完全相容。雙方皆使用相同的 USB ASIC 模組,確保數位資料傳輸的準確與時脈同步,讓整體模組化系統得以實現最佳的聲音表現。Preciso 甚至可作為前級擴大機使用,具備硬體音量控制功能,可直接驅動後級擴大機,實現最簡約卻強大的串流音響系統。

硬體規格與輸出介面

Preciso 提供包括 RCA 與 XLR 在內的平衡與非平衡類比輸出,亦支援 USB DAC 模式與 SPDIF 輸出,滿足多樣化的音響系統搭配需求。


總結

Volumio Preciso 並非追求規格數字上的炫技,而是在軟硬體整合與使用者體驗上展現成熟穩定的實力。對於喜愛數位音樂、但又不願在音質上妥協的發燒友來說,它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項。

ESS DAC 的加入,讓 Preciso 成為不只是外型漂亮的播放器,更是具備實力的音響器材。無論你是串流音樂的新手,還是資深的 Hi-End 音響玩家,Volumio Preciso 都值得列入你的收藏名單。

售價與技術規格

  • 建議售價:€799 歐元 (約合新台幣 27,600 元,依匯率浮動)
  • DAC 晶片:雙 ESS ES9039Q2M
  • 輸出入介面:XLR 平衡輸出、RCA 非平衡輸出、USB Audio 輸入、SPDIF輸入、I2S輸入
  • 支援格式:最高至 PCM 32bit / 768kHz、DSD512
  • 可作為前級:具備硬體音量控制,可搭配後級擴大機
  • 體積重量:27 x 15 x 5 cm / 2.25kg

文章資訊來源:Volumio Preciso 產品網頁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產業觀察】三星併購Masimo音響業務:音響產業又一場震撼彈?

在科技產業的一場重大併購交易正式曝光:三星(Samsung)計畫收購美國醫療與音訊科技公司 Masimo的音響業務。這宗交易不僅震撼了醫療裝置市場,更讓音響業界掀起熱議。

對音響圈而言,Masimo 是近年來出現在消費音響版圖中的特例,主因是 2022 年它以約 10 億美元的金額收購了 Sound United。當時 Sound United 虧損連連,整體消費音響市場也面臨疫情後的成長瓶頸與通路困境,Masimo 便趁勢以低價將其收入囊中。Sound United 旗下雖擁有 Denon、Marantz、Bowers & Wilkins、Polk Audio、Definitive Technology、HEOS、Classé 等品牌,但這些品牌已非往昔黃金年代的「音響帝國」,更別提 Masimo 本身並非音響產業出身,收購後對這些品牌的經營並不積極。

這些傳聞如今已成真。2025 年 5 月,全球醫療技術公司 Masimo Corporation(NASDAQ:MASI)正式宣布,已與三星旗下全資子公司 HARMAN International 達成協議,將其消費音響業務 Sound United 以 3.5 億美元現金出售予 HARMAN。這也意味著此次收購案的真正主角,正是 2014 年即被三星納入麾下的 Harman,而非三星集團本體。

回顧三星的音響品牌佈局,其實也早有前科。2014 年,三星收購了美國知名高階音響品牌 Harman International,當中包括 Harman Kardon、JBL、AKG、Mark Levinson、Infinity 等品牌,並進一步整合進智慧汽車與智慧家居生態系統。Harman 的技術也被納入多款 Galaxy 手機與筆電的音效系統,帶動三星整體音效品質向上提升。

如今,Masimo 及其收購而來的音響資產若再度被轉售給 Harman,顯然是後者欲進一步強化其音訊產品線、智慧家電整合能力,甚至可能觸及更高端的發燒友市場。這項收購案如果成功,不僅讓 Harman 取得更多旗艦級音響品牌,也可能代表其將挑戰 Sony 與 Apple 在音訊與智慧穿戴裝置上的領導地位。

從產業觀點來看,這也顯示大型科技集團對於聲音技術價值的重新評估。從智慧家庭、汽車音響、穿戴裝置到醫療級監測設備,聲音已不再只是娛樂,更是生活品質與健康科技的重要一環。

這宗收購案若最終拍板定案,將是音響產業的新篇章。它象徵音響品牌逐漸從獨立工坊走向企業集團整合時代。未來幾年內,Denon 或 B&W 這類傳統發燒品牌,是否會在 Harman 的資源整合下走向更大市場,還是失去原本獨立品牌精神?這值得所有音響迷密切觀察。

不論未來如何演變,音響產業的地殼變動,顯然已經開始。

資料來源:Post76玩樂網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數位類比通吃的控制中心 Audiolab 9000Q 前級擴大機

Audiolab 的旗艦 9000 系列產品線完整,有訊源也有擴大機,訊源有串流也有 CD 唱盤,擴大機有綜合擴大機也有分離式的前後級。無論是購買單機,或者想要湊整套系統,想要複雜一點的方案,或者簡約一點的選擇,Audiolab 都有辦法。

9000Q 是 Audiolab 旗艦前級,不僅納入了旗艦綜擴 9000A 的前級線路,並納入了高規格的 DAC 功能。用家還需要搭配後級或主動式喇叭,前端則還需搭配其他的數位訊源。但9000Q 也足以作為系統的控制中心。

類比端子包括了 3 組 RCA、1 組 XLR 輸入,此外還有 1 組 MM 唱頭放大輸入,連接高電平訊源或黑膠唱盤都不是問題。原廠更說,這個唱頭放大線路,是為新設計的單級 A 類線路,聲音表現不同凡響。

在數位輸入方面更豐富。9000Q 內建ES9038PRO 解碼晶片,最高可支援到 PCM 768kHz、DSD512 的解碼(USB)。數位輸入端子則多達五組,包括同軸和光纖各 2 組,以及 1 組 USB type B。因此,雖然它本身不具備串流播放功能,卻可以連接其他電腦、伺服器或數位轉盤,利用 9000Q 的解碼來達到串流聆聽的目的。

類比輸出方面則備有多達四組,包括三組音量可變的輸出,有 1 組 XLR、2 組 RCA 輸出,方便用家玩雙擴大機,或者連接超低音。此外,它還有一組直通輸出,讓用家可以把 9000Q 整合到家庭劇院系統之中。

4.3 吋的全彩 TFT 螢幕,畫質細緻,也利於用家直覺地操作。不僅可以顯示當前工作的狀態,也可切換成動態 VU 表,還有類比或數位模式可選,平添聆聽音樂的趣味。9000Q 還保留了包括高音、低音的 EQ 調節功能,用家可在 +/-6dB 範圍內調整,找到自己所愛的聲音。

就如前面所言,Audiolab 9000 的產品線完整,若用家要組成整套 9000 系列系統,亦可透過 12V 觸發端子連線器材,這樣就可以一鍵開關機。

器材規格

Audiolab 9000Q
型式:前級擴大機
類比輸入:RCA x3、XLR x1、RCA 唱放(MM)x1
數位輸入:同軸 x2、光纖 x2、USB(type B)x1、藍牙
類比輸出:RCA x2、XLR x1、耳機輸出x1
THD:<0.001 %
訊噪比:>113dB(RCA, A-weighted)、>117dB(XLR, A-Weighted)
頻率響應:20Hz – 20kHz / -0.1 dB
內建 DAC 晶片:ES9038Pro
支援取樣率:同軸/光纖:192kHz;USB:PCM 768kHz、DSD 512
尺寸:444 × 90 x 328 mm(W×H×D)
重量:8 kg
建議售價:請洽代理商
進口總代理:迎家音響
電話:02-2299-2777
網址:www.audio-supply.com

文章來源:U-Audio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M-DAC 傳奇延續!Audiolab 再推兩款全新 DAC

了解 D7 和 D9

(圖片來源:Audiolab)

最初的Audiolab M-DAC於 2011 年推出,並很快獲得了 What Hi-Fi? 的大量青睞與獎項並被評審小組深情銘記。隨後 2016 年推出的M-DAC+也獲得了五星好評。現在,Audiolab 推出了兩款新的 DAC,它們是 OG M-DAC 的直系後代:D7 和 D9。

它們被譽為下一代 Audiolab 獨立 DAC,據說基於與 M-DAC 相同的藍圖構建,但經過幾代技術開發的磨練。

興奮的?我們當然。

D7:小巧精緻,亮點十足的 DAC

(圖片來源:Audiolab)

兩者中,Audiolab D7 比較便宜。它比 D9 小得多,但結合了 DAC、前級和耳機擴大機的功能。

它以 ES9038Q2M 為基礎構建 - 該 32-bit Sabre DAC 晶片也用於Audiolab 的 7000A 和 6000A MkII綜合擴大機中。自最初的 M-DAC 以來,Audiolab 一直在使用 ESS Technology 的晶片,並聲稱在實現這些難以整合的組件方面比任何其他製造商都擁有更多的經驗。

Audiolab 聲稱其專有電路充分利用了 ESS Technology 的 HyperStream II 架構和時間域抖動消除器,從而實現超低雜訊和高動態範圍。 Audiolab 也使用自己的時脈和電源電路,以及 A 類後 DAC 主動濾波器。

在高解析度音訊方面,D7 可以透過 USB 處理高達 32-bit/768kHz 的 PCM 檔案和高達 DSD512 的 PCM 檔案。它與 MQA 相容,並通過了 Roon 測試認證。

您可以使用 USB Type B 連接埠連接 PC、Mac 和其他設備,使用 USB Type A 連接埠連接 USB 隨身碟。您還可以獲得四個數位輸入 - 兩個光纖和兩個同軸 - 以及支援aptX HD 編解碼器的藍牙。

(圖片來源:Audiolab)

您可以將數位音訊資料上取樣到 352.8kHz 或 384kHz,並且有五個 DAC 重建濾波器設置,因此您可以調整聲音以適合來源材料。考慮到某些數位檔案的品質確實很差,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

輸出包括類比(平衡 XLR 和單端 RCA)和數位(光纖和同軸)。還有一個 6.35mm 插座可插入有線耳機。

由於具有類比輸出的固定或可變模式選項,D7 應該可以無縫融入您的設定。固定模式連接到綜合擴大機和前級擴大機,並透過這些合作設備控制音量,而可變模式則透過功率擴大機或主動式揚聲器使用 D7 的音量控制。

當然,Audiolab 熱衷於強調 D7 的音質,但在測試之前我們無法保證。但設備電路的物理佈局應該保護音訊訊號免受干擾,並由板外 PSU 為所有關鍵階段提供低雜訊電源。

對於售價 449 英鎊 / 999 澳元(約 600 美元)的 DAC 來說,這聽起來確實很貴。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Canor Virtus A3:四合一混合擴大機的旗艦進化

在過去近三十年中,來自斯洛伐克的音響品牌 Canor Audio 始終堅守「真空管專家」的定位,從 1995 年首款 TP101 真空管綜合擴大機問世以來,持續推出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音響產品。​近年來,Canor 推出了多款備受矚目的產品,包括 2021 年的 Hyperion P1 前級與 Virtus M1 單聲道後級,2023 年的 Virtus I2 綜合擴大機,以及 Asterion V2 唱頭擴大機,展現了其在真空管技術上的深厚實力與創新能力。​

如今,Canor 推出全新的 Virtus A3 All-In-One Hybrid Amplifier,標誌著品牌在音響整合與用戶體驗上的新里程碑。​這款產品由音響設計大師 John Westlake 操刀,融合了真空管與晶體管的優勢,並整合了 DAC、前級、後級、唱頭放大器、耳機放大器等多項功能,為用戶提供簡潔而高效的音響解決方案。​

真空管設計: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聲音美學

Virtus A3 採用兩支 E88CC(6922)真空管作為平衡差動輸入級,搭配獨特的「Current Dumping」電路架構。​這種設計讓低功率的 Class A 放大器持續控制喇叭負載,而高功率的 Class AB 放大器則提供所需的電流,確保聲音的線性與動態表現。​此外,真空管輸入級對高頻干擾的敏感度較低,有助於減少射頻干擾帶來的聲音失真,提升整體音質。 ​此設計消除了 Class A 與 Class AB 模式之間的轉換問題,兼顧了音質與效率。 

DAC 設計:高解析度與低噪音的數位轉換

Virtus A3 內建雙 ESS DAC,支援最高 768 kHz / 32-bit PCM 及 DSD512 的數位音訊格式。​其 USB 輸入採用電氣隔離設計,避免電腦與音響系統之間的地迴路干擾,並透過低相位噪聲的本地時鐘重新同步 USB 訊號,降低抖動(jitter)對音質的影響。​此外,類比輸出階段採用 JFET 架構的全平衡放大器,並結合被動一階濾波器,有效減少高頻噪聲對音訊的干擾,確保純淨的聲音輸出。 ​

散熱設計:高效靜音的熱導管系統

為確保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與元件壽命,Virtus A3 採用了訂製設計的高效散熱系統,結合熱導管散熱器與低轉速風扇。此設計能有效地將功率放大器產生的熱量導出,保持系統在最佳溫度範圍內運行,同時避免風扇噪音對音質的影響。這種創新的散熱方式在音響設備中相當罕見,展現了 Canor 對細節的重視與技術的創新。

前面板顯示與操作旋鈕設計:直覺與精準的結合

Virtus A3 的前面板設計融合了現代科技與使用者體驗,配備 1.3 吋 LCD 觸控螢幕,提供直覺且流暢的操作介面。旋鈕採用 CCD 感應器技術,實現無接觸式的精準控制,並搭配精密的雙列軸承結構,確保旋轉的穩定性與耐用性。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也展現了 Canor 對工藝與創新的追求。

輸出輸入介面:多樣化連接,滿足各種需求

Virtus A3 提供豐富的輸入與輸出介面,滿足不同音源設備的連接需求。數位輸入包括 USB(具備電氣隔離設計)、光纖、同軸與 AES/EBU,支援高達 768kHz/32bit PCM 及 DSD512 的音訊格式。類比輸入則提供 RCA 與 XLR 接口,並內建全離散式唱頭放大器,支援 MM 與 MC 唱頭。輸出方面,除了喇叭輸出外,還提供單端與平衡的前級輸出,方便連接外部功率擴大機、主動式喇叭或超低音系統。​

售價與上市資訊

Canor Virtus A3 的建議售價為 6,100 歐元,預計在 2025 年 4 月中旬開始出貨。顏色樣是有黑色與銀色可選。目前可透過歐洲多家經銷商預購,台灣市場的上市資訊尚待官方公布。 

產品功能總覽

  • 四合一設計:集成了 Class A/AB 混合功率放大器、唱頭放大器、耳機放大器與 DAC,提供完整的音響解決方案。
  • 雙單聲道架構:類比與數位訊號路徑採用雙單聲道設計,每個聲道配備獨立的多級穩壓電源,確保高純度與低串擾的音訊表現。
  • 全離散式唱頭放大器:支援 MM 與 MC 唱頭,提供高品質的黑膠播放體驗。
  • 全對稱耳機放大器:採用全離散式對稱設計,支援單端與平衡耳機輸出,提供卓越的耳機聆聽體驗。
  • 前級輸出:提供 Class A 單端與平衡前級輸出,方便連接外部功率擴大機、主動式喇叭或超低音系統

資訊來源:Canor官方網站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以技術為本位的未來音響-天韻音響試聽 NAD M66 / M23 前後級擴大機

文‧林治宇 圖‧林治宇

NAD 向來以高性價比著稱,多年來一直以扎實的用料、先進的設計、優質的聲音,搭配可親的價格,滿足著全球消費者的聆聽需求。事實上 NAD 除了我們熟知中階和入門價位機種之外,還有一個 Masters 系列,走的是高階路線,不僅電路設計基於 Hi-End 思維,外觀質感也更為精緻。Masters 系列同樣提供了多種機型的選擇,包括串流綜合擴大機、前級、後級、多聲道解碼前級、多聲道後級…等,這次我去台中天韻音響試聽便是 NAD Masters 系列的旗艦機,分別是 M66 立體聲前級和 M23 立體聲後級,搭配 B&W 803 D4 喇叭,形成一套功能極為強大,使用上非常便利,性能既強悍,聲音又細膩鮮活,且配置精簡的 Hi-End 系統,可說是不虛此行。

Dirac Live 直接給到 Bass Control

M66 雖說是立體聲前級,但若要精確地講,它其實是一台具有串流播放、DAC、HDMI eARC、類比輸入、MM/MC 唱放,及耳擴功能的全功能 2.4 聲道前級。什麼,2.4 聲道?意思是說 M66 除了兩聲道外,還可以同時外接 4 部超低音嗎?沒錯!正是 4 部!拜 Dirac Live 之功,M66 是全球首台可同時對應 4 部主動式超低音喇叭,而且可以個別進行管理的兩聲道前級,非常厲害!

或許你會問,兩聲道音樂講求流暢、和諧與自然,低頻的延伸比量更重要,接那麼多部超低音是要得到多猛的低頻?事實上,M66 最多可外接 4 部超低音,而且 RCA 和 XLR 輸出各有 4 個,是要留給使用者更大、更完整的連接和調整彈性,讓使用者在不同大小的空間,或是聲學條件很不好的空間,能藉由超低音的協助,得到更理想的低頻,從而提升整體的聆聽體驗。M66 並不是要你「土法煉鋼」手調,而是把最理想的工具一併給你 — Dirac Live 空間自動校正功能。

M66 本身就標配了全頻版 Dirac Live Room Correction(價值 349 美元)與 Dirac Live Bass Control(價值 499 美元),要知道市場上蠻多能支援 Dirac Live 的環繞擴大機都未必給到全頻版 Dirac Live Room Correction,但 M66 慷慨的直接給到 Dirac Live Bass Control,讓使用者可以針對 4 部超低音個別進行精細調整,藉此得到平順的響應,而不是突兀的爆棚低頻。不僅如此,M66 未來還有可能率先支援先進的 Dirac Live ART(Active Room Treatment)主動式空間處理功能,讓部分超低音發出反相聲波取抵消空間中不必要的低頻駐波或殘響,進而聽到更乾淨,更有層次的低頻。如果屆時真能支援 Dirac Live ART,那麼 M66 最多可連接 4 部超低音的這個亮點會顯得更有意義。

完整試聽文章請至 U-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