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開心得睡不著! 谷津 DA&T Q-m 耳擴

多年來試聽這麼多音響產品, 很少會有器材讓我晚上興奮得難以入眠,家中前陣子引進的英國Linn Akurate DSM 主機+ 520 音箱組合是其中之一,為了那甜美悠揚的聲音,著實熬夜了數晚, 欲罷不能。另一部器材就是本文介紹的DA&T Q-m 耳擴,這應該是國內唯一的一部,舉行發布會後就留下來, 尚未正式量產銷售。面對一無所知, 造型又不守常規的新耳擴,只能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試聽。更換了HiFiman HE1000、Audeze LCD4、森海塞爾HD800 等幾個大耳機之後, 發現DA&T Q-m 耳擴推力不俗,比起DA&T 之前的U2S、HA3 等耳擴明顯勝出。Q-m 的參數不詳,且看看電源分體的HA3 耳擴,32 Ω 負載時輸出2.84W 功率,600 Ω負載時輸出152mW 功率,偏壓電流26mA~ 210mA 可調,信噪比-120dB,迴轉率60V/μS,最大電壓輸出27Vp-p, 最大電流輸出1A,輸出阻抗<0.04 Ω。新一代的DA&T Qm 耳擴抱起來沉甸甸的,像個大鐵塊一樣,我認為各種參數指標應該會再更進一步才對。
夜深人靜時, 把許久未用的HiFiman HE6 老旗艦耳機拿出來, 用4 針平衡接口連接Q-m 耳擴, 播放RR 唱片由達拉斯管樂團演奏的《Holidays & Epiphanics》, 還有Vanguard 唱片由法國指揮家蒙都與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序曲。RR 唱片的錄音精確細緻,動態特別強大凌厲,爆發力量疾勁,樂團齊奏時氣勢如排山倒海,倏忽即至快如閃電的衝擊效果無與倫比。而Vanguard 於1963 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錄製的現場演奏,聲音飽滿渾厚,低音弦樂如一團棉花鬆軟卻又乾淨,銅鈸猛擊時金光燦爛,定音鼓能量與在後排的位置一清二楚,等曲罷掌聲響起,彷彿夢醒一般光明大現。至今為止,我極少在任何耳機組合中,聽到如此生動逼真的金色大廳效果,同樣極少感受到爆棚時如同大音響系統的震撼威力, HiFiman HE6 耳機+ DA&T Q-m 耳擴卻做到了 !

要知道把HiFiman HE6 打入冷宮的關鍵,主要就是靈敏度太低,阻抗50Ω,效率僅為83.5dB。它需要較大的輸出功率才能驅動好,而一般的耳擴輸出功率不過幾十、幾百毫瓦,不夠讓HE6 變成活潑的小伙子。於是有人用功率放大器配合HiFiman 出品的一款阻抗適配器,也就是從功放的喇叭輸出端子以喇叭線接到阻抗適配器,經過衰減後用來推HE6 耳機。另外一個做法是把HE6 耳機接入功放的喇叭輸出端,只要注意控制好音量也完全可以,我用後面的方法。

HiFiman 自己生產輸出功率20 瓦的EF6 功放來搭配HE6,的確聲音的密度、中低音飽滿程度、聲場的三維感都有模有樣,甚至樂器前後排的縱深感也能表現出來,整體風格濃郁、厚重,就是不夠開揚輕鬆。HE6 搭配DA&T Q-m 耳擴,濃郁厚重感少了一點,眼前卻是豁然開朗,做到了纖毫畢現的細節卻不刺激,擁有定位精準如針尖般清晰的結像。大編制交響完全發揮了平板的優勢,漆黑的背景任你電閃雷鳴毫不腳軟,動態範圍與能量感絕大,而且全頻寬鬆無任何壓迫感,同時又能表現出細膩華麗的弦樂群組,如絲帶般連綿透明。聆聽這個組合彷彿坐在音樂廳最好的皇帝位置,定音鼓在遠處的敲擊清晰質感優秀,低音穩健卻不木訥而富有彈性活生感。各聲樂部的位置與規模感均無可挑剔,這種聲音讓我興奮莫名,整晚開心得睡不著。

能讓HE6 重回貴妃寶座的功臣, 當然是這部18 公分立方,像個大骰子的DA&T Q-m 耳擴。谷津的設計師張永能是個標準工程學者,三句不離技術與參數,經常有出人意表的大膽新倡議,去年開始提倡的DDS 系統就是其中之一,DDS 是Direct Digital System 的縮寫(直接數位系統)。張永能認為當今數位音訊之輸出電平已高到可免除前級多一級放大步驟的程度,以100 瓦後級為例,前端音源輸出若為2.8V,在8 歐姆負載時只需要15 倍的放大倍率就夠了; 然而,現行音響系統卻是前級先把CD 音源做音量衰減再進行10 倍放大、後級做了30 至60 倍放大,總放大倍率高達300 至600 倍,在放大音樂訊號的同時也會把雜訊一起放大, 因此也大幅降低了音樂重播的品質。
*DDS 系統其核心理念以九宮格圖形顯示,正中央DDS 字樣底下直接向右的箭頭顯示數字音訊的直接傳輸,下方一排三個禁止符號表達DDS 所要“改革”傳統音響系統之處,其他五格則是DDS 的具體作法

而谷津DDS 系統就是在功放驅動音箱之前,全程採用S/PDIF 數字音訊傳輸,而且將數字音訊拓展為32bit/352.8kHz 格式,理論上可獲得130dB 動態範圍,音樂訊號的重播波形也更接近真實。另一方面,數位音訊分辨率拉高到32位元之後做數位音控,其誤差低至可忽略不計, 而且數位/類比轉換時可針對某一聲道處理(例如左聲道或右聲道甚至是多聲道中的任一聲道),獨立做數字音控就可完全免除傳統音響系統各聲道的串音干擾。再者,數位傳輸的DDS 系統器材與器材間的訊號接地不再相連,徹底把接地干擾完全解決。

Q-m 耳擴就是DDS 系統的具體實現,把數位解碼器內建其中。這原本也不稀奇,隨便可以舉出一大堆產品,甚至谷津早先推出的HA2 就是解碼/ 耳擴一體機。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有些產品側重在解碼器( 譬如英國Prism Sound 與Chord 都以解碼器見長,耳擴只是附加功能), 有些以耳擴為主,鮮少有二者兼顧。DA&T 這次就是要來個全包,把解碼線路與耳放線路都做到極致。Q-m 耳擴只有5 組數字輸入,背板上分別有USB、二個同軸、二個光纖接口, 另外有二個數位輸出接口,可以從底部切換192k/24bit 或384k/32bit。設計師當然想用最高規格傳輸,之所以保留192k/24bit 輸出是因為除了Q 系列之外,目前市場尚無384k/32bit 的S/PDIF 傳輸,而這樣的高速傳輸速率已經超越了IEC60958 的規範極限了。Q 系列的光纖端子也同步達到了50Mbps 傳輸, 符合384k/32bit 或者DSD256 DoP 的高速接收能力。

Q-m 耳擴除了觸控式的電源外, 機體別無長物,接通電源後光亮的DA&T 三角標誌為紅色,按著頂板開關後轉為藍色,進入工作狀態。背板提供2 個Hi / Lo 開關插孔,Lo 為一般USB 傳輸,連接PC 不必安裝驅動程序,取樣率可支援至24bit/96kHz ; Hi 則為高速USB 傳輸,此時連接PC 必須安裝驅動程序,取樣率最高便可上看32bit/384kHz 與DSD256,蘋果的OS 系統不需驅動程序。而且Q 系列的驅動程序具備一項額外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計算機調整Q-m 的數位輸入音量,注意不是類比的音量, 而是幾乎無失真的純數位音量。如果從CD 來的數字信號音量如何調整? 只有背後一個很小的旋鈕。與Q-m 外觀一模一樣的Q-v 前級就精密得多,音量演算共有110dB 的衰減與18dB 的增幅,加起來總共128 階, 外加採用32bit 演算,音量控制可以綿密而精確。Qv 前級同樣有4 針平衡與6.35mm 二個耳機輸出端,希望更多功能的可以選購Q-v 前級。不過實際試聽,我覺得Q-m 耳擴聲音更雄偉有力一些。
設計者張永能說,他的個性就是愛分析,想盡辦法降低可變的各種因素,試圖探究無失真還原的可能性, 或者挑戰人類感官對於失真判斷的能力極限。簡單的說,Q-m 耳擴就是要把失真盡可能降到最低,首先他從數位輸入著手,排除類比輸入是因為各種失真、扭曲太多,因此從計算機、 播放器、CD 機開始,一直數位化到最後。Q 系列所有的輸入端子均為S/ PDIF 格式,這是索尼與飛利浦公司合作開發的一種民用數位音頻接口協議,透過Hi 與Low、0 與1 的明確高低位差來進行音訊資料的傳輸。傳輸格式可同時支援PCM 與DSD DoP,更棒的是Q 系列擁有自動判別機制,因此用家無需手動另行切換。在格式支援深度上,則是384k/32bit 的PCM 與DSD256 的DoP。如此一來,資料因傳輸損失或乾擾而導致劣化的機率大幅降低,而且長距離的傳輸也不致劣化,更重要的,S/PDIF 的封包形式讓後端的器材得到除錯與補正的機會。

Q-m 耳擴配置2 組數字輸出, 便利系統連接的無限擴充,在Q-m 耳擴後面你可以接續串聯Q-v 數位前級與Q18、Q23 數位功放,因為傳輸的最低為24/192 信號,所以失真非常低。器材串接好比遊戲的語音接龍,當一句話傳給第一個人,而第一個人要把這段話傳給第二個人需要時間,稱為傳遞延遲。Q 系列的傳遞延遲為5ns( 奈秒,十億分之一秒),換算於音頻上為20kHz 時的0.036°, 這是一個弦波360°的萬分之一! 此外,Q 系列產品具有超越3000Vrms 的隔離等級與超過100Mbps 的高速傳輸能力,以近乎無限大的阻抗有效杜絕來自訊號接地的干擾,使聲音訊號能完整且完美地解碼與重建。數位抖動(Jitter)部分,我們知道噪訊與抖動始終存在,傳輸中的數字訊號時基會受到各種干擾,例如導線本身的容抗、串音、電磁干擾、長度、阻抗匹配、鬼影反射等。而時鐘訊號本身的不安定與不準確也是一種抖動失真,來源自振盪器本身的誤差、電源的質量、硬體本身的震動、PCB 走線與佈局等。由於數位訊號的抖動大小不可臆測,Q-m 透過先進的數位接收晶片,以近乎無限頻寬的跟循方式與FIFO 搭配大容量的緩存進行重新運算,把時基誤差控制在50 ps( 皮秒,萬億分之一秒) 以下,再採用已升頻的異步時基進行解碼。Q-m 耳擴採用的晶振均為特選品,12kHz- 20MHz 平均相位抖動達到0.5 ps RMS 以下,僅為一般典型312.5MHz 晶振的1/10。
所有數位信號進入Q-m 耳擴後,都會進行SRC 升頻處理,不管是CD 的44.1kHz,或者高清音源的192kHz,都會把取樣頻率升頻到384kHz,搭配ESS ES9018 解碼晶片可以達到最佳運作速率,同時減低了晶片的MIPS( 每秒處理的百萬級的機器語言指令數) 與降低解碼的失真。同時Q 系列的數位濾波採用多重速率數位訊號處理,最終獲得THD+N -180dB 的驚人成績。Q-m 的平衡輸出並非來自類比線路,0° 與180°的相位差是由數字訊號產生,彼此之間不存在相位飄移與複制混合失真等問題,故可以達到全頻相角差衡定180°的相互關係,這也是一大創舉。Q-v 前級與Q-m 耳擴的驅動力為24Vp-p 與0.5A,並且擁有2000V/μS 高迴轉率與-120dB 的超低失真。雖然使用高開環路增益的運算放大器,但實際上卻是以電流/ 電壓轉換的歐姆定律工作,可以說Q-m 只有轉換沒有放大,因此實現了純淨無任何音染的效果。

搞不清楚這些技術也沒關係。好友廖斐森曾獲邀到張永能的家中欣賞全套DDS 系統,蘋果電腦播放的數位音樂檔案,在完全不衰減音量的狀況下直入數位後級驅動音箱。廖斐森說傳入耳中音樂的純淨、透明、 鮮活又充滿力度與能量的感動,真是筆墨難以形容。搖滾樂團Pink Floyd 的《The Guner's Dream》 一曲, 如臨戰場的寬廣空間感、紮實逼真的音像形體、猛然爆炸的強大動態,都讓他對音響系統重播所能達到的擬真境界,有了未曾經歷過的新鮮體驗, 或許這就是去除“傳統音量控制”、 “接地干擾”及“重複放大失真與噪聲”之DDS 系統的真實面貌與魅力所在!我在Q-m 耳擴上,也有了類似的體驗 !

文章來源:家電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