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D7 和 D9
![]() |
(圖片來源:Audiolab) |
最初的Audiolab M-DAC於 2011 年推出,並很快獲得了 What Hi-Fi? 的大量青睞與獎項並被評審小組深情銘記。隨後 2016 年推出的M-DAC+也獲得了五星好評。現在,Audiolab 推出了兩款新的 DAC,它們是 OG M-DAC 的直系後代:D7 和 D9。
它們被譽為下一代 Audiolab 獨立 DAC,據說基於與 M-DAC 相同的藍圖構建,但經過幾代技術開發的磨練。
興奮的?我們當然。
D7:小巧精緻,亮點十足的 DAC
![]() |
(圖片來源:Audiolab) |
兩者中,Audiolab D7 比較便宜。它比 D9 小得多,但結合了 DAC、前級和耳機擴大機的功能。
它以 ES9038Q2M 為基礎構建 - 該 32-bit Sabre DAC 晶片也用於Audiolab 的 7000A 和 6000A MkII綜合擴大機中。自最初的 M-DAC 以來,Audiolab 一直在使用 ESS Technology 的晶片,並聲稱在實現這些難以整合的組件方面比任何其他製造商都擁有更多的經驗。
Audiolab 聲稱其專有電路充分利用了 ESS Technology 的 HyperStream II 架構和時間域抖動消除器,從而實現超低雜訊和高動態範圍。 Audiolab 也使用自己的時脈和電源電路,以及 A 類後 DAC 主動濾波器。
在高解析度音訊方面,D7 可以透過 USB 處理高達 32-bit/768kHz 的 PCM 檔案和高達 DSD512 的 PCM 檔案。它與 MQA 相容,並通過了 Roon 測試認證。
您可以使用 USB Type B 連接埠連接 PC、Mac 和其他設備,使用 USB Type A 連接埠連接 USB 隨身碟。您還可以獲得四個數位輸入 - 兩個光纖和兩個同軸 - 以及支援aptX HD 編解碼器的藍牙。
![]() |
(圖片來源:Audiolab) |
您可以將數位音訊資料上取樣到 352.8kHz 或 384kHz,並且有五個 DAC 重建濾波器設置,因此您可以調整聲音以適合來源材料。考慮到某些數位檔案的品質確實很差,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
輸出包括類比(平衡 XLR 和單端 RCA)和數位(光纖和同軸)。還有一個 6.35mm 插座可插入有線耳機。
由於具有類比輸出的固定或可變模式選項,D7 應該可以無縫融入您的設定。固定模式連接到綜合擴大機和前級擴大機,並透過這些合作設備控制音量,而可變模式則透過功率擴大機或主動式揚聲器使用 D7 的音量控制。
當然,Audiolab 熱衷於強調 D7 的音質,但在測試之前我們無法保證。但設備電路的物理佈局應該保護音訊訊號免受干擾,並由板外 PSU 為所有關鍵階段提供低雜訊電源。
對於售價 449 英鎊 / 999 澳元(約 600 美元)的 DAC 來說,這聽起來確實很貴。
D9:更大、更大膽、更好
![]() |
(圖片來源:Audiolab) |
Audiolab D9 與 Audiolab 的旗艦 9000 系列Hi-Fi組件有許多共同之處,其製造品質、功能和聲音性能比 D7 更優質。
它與屢獲殊榮的 Audiolab 9000N 音樂串流媒體播放器非常相似,但使用藍牙代替網路串流功能。
它由 ESS Technology 的高階 ES9038PRO 晶片提供支援,該晶片包含八個聲道(D7 只有兩個)。 Audiolab 聲稱這進一步消除了噪音和失真,並結合其專有電路、主時脈和 A 類後 DAC 濾波器,提供了「卓越的聲音清晰度和驚人的動態」。
它具有與 D7 相同的高解析度功能,可播放各種格式,包括 FLAC、ALAC、AIFF、APE 和 WAV,以及壓縮的傳統格式。它還共享 D7 的其他功能,包括 MQA 解碼、上取樣和 Roon Tested 認證。
Audiolab 表示,其電路「顯著提升」,其後 DAC 類比部分包括頂級組件和差分平衡架構,可提供更純淨的訊號。還有一個超低噪音環形變壓器,可提供穩定、清潔的電力。
Audiolab 利用其與 ESS 晶片合作的豐富經驗,採用多個分立的超低雜訊調節器,為數位類比轉換過程的每個階段的左右聲道分別供電。
![]() |
(圖片來源:Audiolab) |
它具有與 D7 相同的連接,以及額外的 AES3/EBU 數位輸入。其藍牙也支援SONY的LDAC編解碼器。
其內部的耳機擴大機電路與 D7 相同,Audiolab 聲稱它可以為更具挑戰性的耳機(包括動圈式和平面式)提供「寬敞、細膩和動態的性能」。
Audiolab D9 的售價為 1,099 英鎊/2,299 澳元(約 1,460 美元)。
這兩款全新 DAC將於幾週後在 2025 年慕尼黑高階音響展上展出。請繼續關注我們適時的評論。
新聞來源:WHAT H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