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USB Type-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USB Type-C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FiiO 推出 QX13 行動 Hi-Fi 耳擴:1.99 吋彩色螢幕、ES9027PRO DAC,人民幣1,398元起

IT之家7月4日消息,FiiO現已在京東上架一款 QX13 行動耳擴(小尾巴),其主打「900mW + 900mW 推力、ESS 8 聲道 DAC ES9027 Pro」,定價為人民幣 1398 元起,將於 7 月 10 日首銷。

這款解碼器採用全碳纖維機身,提供 1.99 吋 IPS 彩色屏,內建「桌上型電腦等級 ES9027PRO DAC」,配備 6 顆 Ti 音訊運算,擁有專屬桌上型電腦模式,提供雙 USB-C 介面(可用於分開資料傳輸/ 獨立供電)。

其他方面,這款解碼器配備 XMOS XU36 核心,支援 768kHz / 32bit DSD 512(Native)解碼規格,搭配雙超低相噪、低溫漂飛秒晶振,支援手機 App 調參。

IT之家附此產品參數如下:

新聞來源:IT之家

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MOTU M2 評測 - 搭載高品質 ESS Sabre32 Ultra™ DAC 的錄音介面

我們先前曾經評測過四聲道的 MOTU M4 錄音介面,該產品以其高品質的設計與全彩 LCD 顯示的輸入/輸出電平表令人驚艷。今天,我們將要評測同系列中最新且最平價的產品——MOTU M2。這款來自美國製造商的錄音介面,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內部硬體相較市面上的廉價產品有著明顯的品質躍升。當然,MOTU 的 M2/M4 系列可視為相對於更專業的 AVB 系列的簡化版本,少了硬體效果處理器以及螢幕上的進階控制功能,但它們卻繼承了高階產品中所使用的 ESS Sabre32 ES9016S DAC,帶來優異的技術參數與耳朵可辨識的出色音質。

如同我們曾提過的,MOTU 的 M2/M4 錄音介面聚焦於高品質 DAC、低延遲與精準的峰值電平表。我們還可以補充一點:M2 搭載了相對響亮的耳機放大器,其核心為 OPA1688。

在 MOTU M4 的評測中,我們曾表示彩色電平表是最大的失望,因為其顯示的不是峰值電平,也常錯過輸入過載的情況。但這次出現了奇蹟!透過最新的驅動程式與韌體更新後,這些電平表終於如預期般正常運作——它們的顯示結果與錄音軟體中的峰值電平完全一致。現在你終於可以直接從硬體電平表上追蹤過載,這對所有 M2/M4 使用者來說都是極佳的消息!

在進入評測主體前,讓我們先看看 MOTU M2 的規格。

MOTU M2 規格

  • 形式:2 進 / 2 出 USB 錄音介面,具備錄音室級音質
  • DAC:ESS Sabre32 Ultra™ DAC 技術
  • 輸入:2x XLR/TRS Combo Jack(麥克風/樂器),各自具備前級增益調整、+48V 幻象電源與監聽切換按鈕
  • 輸出:2x TRS(平衡、直流耦合)、2x RCA(非平衡)、1x TRS 耳機輸出
  • MIDI I/O:1x MIDI IN / 1x MIDI OUT(共16聲道)
  • USB 連接:USB-C(兼容 USB-A),採用 USB 2.0 音訊標準,支援 Windows / Mac / iOS
  • 耳機輸出:ESS DAC 推動的 TRS 輸出,具備獨立音量控制
  • 支援取樣率與位元深度:24-bit,支援 44.1k 至 192kHz
  • 延遲表現:96kHz 下僅 2.5ms(取決於緩衝區設定)
  • 彩色 LCD:輸入/輸出電平顯示
  • 直接監聽:支援每個輸入的硬體監聽(單聲道或立體聲)
  • 回送錄音功能:支援 Loopback,適合串流或 Podcast
  • 幻象電源:各輸入皆可個別開啟 +48V
  • 電源供應:USB 供電(含電源開關)
  • 安全設計:具 Kensington 防盜鎖孔
  • 機殼材質:金屬堅固外殼
  • 重量:約 610g
  • 尺寸:190 x 108 x 45 mm
  • 包裝內容:M2 主機、USB-C 轉 USB-A 線材、內盒印刷說明、MOTU Performer Lite、Ableton Live 10 Lite、6GB 音效素材(Big Fish Audio、LucidSamples、Loopmasters 等)


內部硬體、結構與功能

這些規格與 MOTU M4 基本一致,但有一項很重要的差異需要說明:M2 並不具備純粹的 Line 輸入。換句話說,內部的 Combo XLR/TRS 插孔中,TRS 僅支援樂器輸入(Hi-Z),無法切換為純 Line 模式。雖然你仍可將其當作 Line 輸入使用,但訊號會經過麥克風前級放大器,會有更高的失真。公平來說,這點是所有入門級錄音介面的共同點,M2 並不例外。如果你需要乾淨的 Line 輸入來接外部前級或效果器,那麼 M4 才是你的選擇。否則,如果你不在意這點,那 M2 就很適合。

接下來我們拆解 M2 觀察其內部硬體與電路板。雖然硬體設計接近,但聲音表現還是可能有很大差異,因為會受到電源系統、時脈產生器等多方面影響。這些並非肉眼可見,依靠品牌經驗與設計 reputability 才是關鍵。值得一提的是,M2 是在美國設計與製造的,PCB 標示為德州的 Virtex 工廠所組裝。這對於「現在什麼東西都中國製」的說法是有力的反駁,實際上哪家公司設計與製造設備仍有明顯差異。


M2 搭載的是 XMOS XU216 微控制器,負責處理 USB 2.0 資料並傳送至 DAC。介面選用 USB-C,是較新且堅固的設計,但傳輸協定仍為 USB 2.0。

與 M4 使用的 4 聲道 AK5554 ADC 相比,M2 採用的是 2 聲道 AK5552。其動態範圍為 115dB,總諧波失真加噪音為 -106dB,雖不算頂尖,但遠優於入門介面。至於 DAC 則為 ES9016S,動態範圍達 124dBA,實測提供約 120dBA,表現非常優異。

耳機輸出部分使用 OPA1688 放大器,在低失真下可提供 50mW/32 歐姆輸出。雖然數據上不是最高,但一些廉價的介面可以將輸出功率降低 10 倍。在這裡,即使使用高阻抗耳機,音量也足夠了,3.3Vrms 測試音訊在驅動高阻抗耳機如 Beyerdynamic 990 PRO 中沒有任何可以聽見的聲音問題。

大多數現代錄音介面都有相當不錯的麥克風前級放大器。讓使用者感到驚訝是件很難的事,但 MOTU 工程師卻做到了。一款非常有趣的美國麥克風前級放大器,THAT 6263 採用數位控制,結合了前置放大器、控制器和 ADC 緩衝器。增益範圍為-8dB至+34dB。顯然,裡面還有一個額外增益級。

MOTU 的驅動面板提供一項實用的「Use lowest latency」勾選框,允許你啟用或關閉額外的緩衝區,以提高速度或提升穩定性。這讓使用者能根據工作需求,在延遲與穩定度之間取得理想平衡。

在啟用該選項後,使用 64 buffer 時的延遲約為 6.5ms,已是非常不錯的表現。若進一步設定為 32 buffer,延遲將大幅下降至 4.5ms。而在 96kHz 取樣率下,延遲甚至可低於 3ms,表現令人驚艷。這樣的表現對於即時訊號處理,例如演奏 MIDI 鍵盤或即時處理吉他音色,顯得特別重要。

ASIO 驅動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功能,是「Loopback」與「Loopback Mix」虛擬聲道。這些虛擬聲道可以將所有來自輸入與輸出的聲音混合後,傳送回系統主機。對於希望將播放聲音串流至網路的使用者(如直播、Podcast、遠端教學等),這是一項極為實用的工具。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輕便卻要推力足-Audirect Team 1 隨身型 DAC 耳擴

Audirect 為耳機族打造打造了多款實用產品,便於攜帶且規格不俗。Audirect 的 Team 1 隨身型 DAC 耳擴就是其一,值得行動聆聽族群的留意。

Audirect Team 1 的鋁合金機殼以五軸 CNC 切出,特殊角度的切邊帶來富有現代感的意象。表面加上鋯砂陽極處理工藝,質感再加分。上方大型圓形視窗、彩色螢幕,可即時顯示當前狀態,操作調整一目瞭然。實體按鍵位於側邊,具有同樣的切角,提升按壓手感。

Team 1 內部搭載了 ESS 9281 AC PRO DAC 晶片,最高可支援 PCM/ DxD 32bit/ 768kHz 的解析率,DSD 則可支援到 DSD512 解碼。類比放大方面,Audirect 借鏡桌上型耳擴的設計,採用三級放大,用上五顆德州儀器的 OPA 1612,這個運算放大晶片,單一顆就內建兩組放大線路,五顆並聯工作,讓 Team 1 能有更好的推力。帳面數據,4.4mm 平衡輸出最高可達 5.6Vrms,3.5mm 單端輸出最高有 2.5Vrms,原廠表示,就算驅動 600 歐姆的高阻抗耳機也沒問題。

它有三檔增益可調,且有三種音效 EQ 可選,不僅提高了設備與耳機的搭配性,也提供了個人化選項。內建 1300mAh 的電池,整體重量僅有 67g,相當輕便。他還有擴充功能,用家如果需要使用藍牙功能,可以另購 Audirect 的 AUD BT 藍牙模組,就變成藍牙解碼器。如果怕續航力不夠,原廠也有 Audirect T-2 OTG 線可選購,那就可以邊聽音樂邊充電。


器材規格

Audirect Team 1
型式:隨身型 DAC 耳擴
頻率響應:20Hz~40kHz
訊噪比:-118dB
失真率:0.0004%
取樣率:最高 32bit/ 768kHz
支援 DSD:DSD512
解碼晶片:9281AC PRO
運算放大器:OPA1612 x 1 +OPA6863 x 4
輸出端子:3.5mm x1、4.4mm x1
輸出功率:平衡 >2 Vrms(16 ohms)、單端 > 1.5 Vrms(16 ohms)
電池容量:1300 mAh
尺寸:68 x 36 x 18 mm
重量:67g
售價:12,900 元
總代理:恰順科技
電話:04-2247-8856
網址:www.chashuntw.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ashun/

文章來源:U-Headphone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冬季耳機節mini2025】飯田鋼琴展出德國CAMERTON品牌新品「Binom-ER」。利用 USB Type-C 連接器的獨特方案

在日本「冬季耳機節mini2025」的604室,展示了IidaPiano即將進駐的德國CAMERTON品牌的新產品「Binom-ER」(90萬日元,未稅)。

雖然乍看之下很大,但耳墊厚度有 3 公分,耳機本身也相當纖薄。連接器為 USB Type-C

 Binom-ER是一款配備等壓動圈式平面振膜的耳機,其外殼由金屬加工而成的零件組成。

 我在現場有機會試用了它們,耳墊厚度約為 3 公分,佩戴舒適,重現的聲音非常乾淨、悅耳。銀色款的耳墊採用 Alcantara 材質,黑色款的耳墊採用皮革材質。

耳機的訊號以類比方式傳輸,並附帶 3.5 mm/6.3 mm電纜。內建USB DAC的「SD-1」(右圖)也將作為選配發布。

 Binom-ER 的另一個特點是它使用 USB Type-C 連接器作為耳機(儘管實際傳輸的訊號是類比的)。隨附兩種類型的電纜:3.5mm 轉 USB Type-C 和 6.3mm 轉 USB Type-C。

 另提供不同線材和4.4mm平衡連接器規格的可選電纜。另外還有內建DAC的線纜「SD-1」(85,000日元,未稅),但這款線纜搭載了ESS DAC晶片,因此只需連接到DAP或智慧型手機即可享受出色的聲音。使用 SD-1 時,似乎只需要將一個 USB Type-C 連接到耳機即可。

KuraDa「KD-Q1」上的 Cerakote 塗層

 同時展出的還有最近發表的 KuraDa「KD-Q1」的 Cerakote 塗層。 KD-Q1是一款獨特的產品,其零件採用3D列印機製造,並透過添加美國NIC公司的尖端陶瓷塗層Cerakote,提高了其耐磨性和美觀性。這項變更是持續的,從現在起發布的所有 KD-Q1 型號都將採用 Cerakote 塗層。

新聞來源:StereoSound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可以驅動 600Ω 耳機的 Audirect 行動 USB DAC

Team1
日本IC-CONNECT推出Audirect品牌行動USB DAC「Team1」。售價為59,000日圓。為了紀念發售,也準備「Team1 專屬盒子」作為購買特典(送完為止)。

一款行動USB DAC,具有強大的放大器部分,採用ESS的DAC晶片「ES9281AC PRO」和五個運算放大器晶片(OPA1612 + 4 OPA6863)設計。輸入端為USB-C。輸出端配備3.5mm非平衡和4.4mm平衡。

4.4mm輸出的最大輸出為5.6Vrms,3.5mm輸出的最大輸出為2.8Vrms,據說足以驅動高達600Ω的高阻抗耳機。它還具有三種增益模式,可讓您輕鬆調整輸出電流並將其與各種設備結合使用。

支援高達 768kHz/32bit 的 PCM 和 DSD512 播放。THD+N小於0.0004%,訊號雜訊比為-118dB。「輸出清晰豐富,在可聽範圍內幾乎沒有失真或噪音問題。」

外殼採用 5 軸 CNC 加工和鋯砂陽極氧化處理,可抵抗酸、鹼等腐蝕性物質。它的正面有一個圓形螢幕,可顯示位元率等各種資訊。

搭載研發的專利技術「iPS智慧電源管理系統」。它管理設備內各個組件的電源,以實現清潔和穩定的性能。

建議阻抗為16-600Ω。播放頻段為20Hz至40kHz。外部尺寸為 68 x 36 x 18mm (長 x 寬 x 厚)。重量為67公克。隨附 USB-C 連接線、USB-C 至 A 轉換連接器等。

新聞來源:AV Watch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ASRock 展示太極系列主機板全Type-C介面的旗艦主機板 Taichi AQUA

ASRock在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展示了多款面向下一世代Intel桌面平台「Arrow Lake-S」的主機板。其中,旗艦主機板Taichi AQUA採用了全Type-C 接口的設計,在後置USB方面完全放棄了Type-A 接口,共提供10 個Type-C 接口,包括兩個雷電口。全新 Taichi AQUA 主機板採用極為豪華的33相供電設計,搭載110A SPS Dr.MOS,並配備了兩個PCIe Gen5插槽。音訊部分則搭載了 Realtek ALC4082 音效卡和 ESS SABRE9218 DAC 晶片。此外,ASRock還展出了另外四款「太極系列」主機板,包括Taichi、Taichi Lite、Taichi OCF 和已報導過的Taichi OCF CAMM2。

根據報導,在網路方面,這款新 Taichi AQUA 主機板配備了一個 Marvell AQtion 單埠 10Gb 有線網卡和一個 Realtek 5G 單埠有線網卡,並支援 Intel Killer Wi-Fi 7 無線網卡。音訊部分使用了Realtek ALC4082 音效卡和 ESS SABRE9218 DAC 晶片。

關於供電相數、PCIe Gen5 擴充槽數量、M.2 固態硬碟位等主機板參數尚未公佈。

以上是關於ASRock展示的主機板的資訊。

新聞來源:新浪科技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Audirect TEAM 1:對話非典型隨身HiFi小台機

農曆新年假期前就收到了來自Audirect的新品TEAM,趁著放假這段時間,除了仔細聽了外,更重要的是整理了一下關於這款產品的一些想法,並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動筆聊一下這款可以稱為「非典型」的隨身HiFi「小」台機!

PS:如果不想看廢話,只想知道聲音怎樣的,可以直接跳去看第4部分。

1問:到底什麼是Team 1?

熟悉Audirect這個品牌的朋友,都知道它家一直都是堅持著做便攜向的音訊小尾巴,從最早的whistle口哨,到之後更加被燒友們認識的Beam系列,以及面向消費端以及入門HiFi群體的Atom系列。

而Team並非字面意義「團隊」的意思,按照木頭自己的說法,首字母的「T」其實是「Table」桌面的意思,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它的定位已經不再是音訊小尾巴,而是往這桌面化發展的一款變體產品。至於「1」,則是代表該系列的第一代產品(這算是木頭自己的惡趣味)。

其實下也已經有一些行動產品嘗試往「通吃」桌上型化的方向發展,美其名曰是「打通桌上型與便攜HiFi」,當中就包括了FiiO Q7/Q15、以及xDuoo的XD05 Pro,它們都可透過外接電源的方式,啟動桌上型電腦輸出模式。但Q7、XD05 Pro這樣的「大磚頭」本身就不比緊湊型的桌上型一體機小,即使是Q15,也跟便攜不怎麼搭邊。

而Team 1,它有著傳統意義上音訊小尾巴的身板,火柴盒般的大小,但內部卻是按照台機的思路去進行設計,包括供電、解碼以及耳放的運行環境、3級放大的耳放架構,這些都使得Team 1除了小之外,跟一般的便攜機是毫不搭邊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願意稱它為「非典型隨身HiFi台機」的根本原因。

2問:Team 1的外觀如何?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眼看到Team 1,都會直覺反映「這不就是又一台洗衣機嗎」? (上一個被嘲笑「洗衣機」造型的,是凱音N6一代)

另外還有人覺得,Team 1的外型是在「致敬」Xbox Series S…

但像不代表就是抄!

Team 1的直線造型,其實是源自於自家Beam 4的設計。甚至連當初我吐槽Beam 4太過銳利、一點都不考慮用戶感受的直角邊緣都被Team給完全繼承了。

圓形螢幕的加入,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直覺了解Team 1目前工作狀態才使用的。同時,Team 1除了支援3檔位的增益切換,以及以 0.5 dB 步進幅度遞增/遞減的獨立音量控制外,還增加了3種內建的濾波模式切換,也算是進一步增加了可玩性吧。

當然,圓形螢幕的加入,確實讓Team 1看起來沒那麼「理工男」了,也算是木頭在審美上的一點小進步……只是作為代價,被說是洗衣機二代,以及雷同XBOX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何況Team 1因為加入螢幕的關係,在所難免導致機身厚度也有所增加,接近20mm的厚度無論從視覺上,還是手持的感受,都會不如Beam 4那麼均衡。其實這也是目前國內HiFi圈始終沒有真正跨過去的門檻——產品設計與產品結構、人體工學之間的脫節,導致最終做出來的成品,總是要麽太過直給,要麽就是莫名其妙。

所以從顏值上來說,Team 1雖有進步,但依然不算是高顏值的那種,最多就得失參半而已。

3問:看起來差不多,但Team 1和Beam 4的本質差異是什麼?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不僅是耳擴,也可當電吉他前級 PJB Bighead Pro HA-2 隨身耳擴

PJB 是什麼牌子?這是 Phil Jones Bass 的縮寫。至於這位 Phil Jones,正是設計喇叭聞名的那位 Phil Jones,PJB 則是他創的牌子。PJB 旗下產品,主要是為了電貝斯樂手使用的器材,包括音箱、前級、機箱等等,其中有一樣則是一般不玩音樂的人也認得的,那就是 Bighead Pro HA-2。

Bighead Pro HA-2 是一台電池供電的耳機擴大機,內建 3,000mAh 的鋰電池,充滿電後可提供 8 小時的續航力。外形流線,轉折處圓潤,機箱以 15mm 厚的鋁合金 CNC 加工而成,讓全機扎實穩固。特製的旋鈕採同軸設計,外殼仍是實心鋁棒 CNC 切出來的,表面還切割出紋路,握持轉動手感更好。

內建 XMOS 音訊解決方案,採用 Xcore 八核處理器,ESS 9018 DAC 晶片解碼,最高支援取樣率達 24bit/ 384kHz,且可對應最高 DSD 128 的解碼播放,並獲得了 Hi-Res 高解析度音訊認證。數位輸入所使用的是 USB type C 介面。

Bighead Pro 也有兩組類比輸入,一個 6.3mm,一個 3.5mm,數位類比兼具,使用上更為彈性。類比輸出則有一組 6.3mm 的前級輸出,一組 3.5mm 的耳機輸出。還有一項是別的耳擴不會的,那就是 Bighead Pro HA-2 可以兼容電吉他,具備 PJB 獨家的 2 段 EQ 調節,輸入電平控制及輸出電平均可調整,可作為標準的電吉他前級使用。

器材規格

型式:隨身耳機擴大機
輸入:6.3mm 類比輸入x1、3.5mm 類比輸入 x1、USB type C 數位輸入x1、USB micro 充電 x1
輸出:6.3mm 前級輸出x1、3.5mm 耳機輸出 x1
輸出功率:300mW
阻抗:16-64 ohms
尺寸:75 x 24 x 149 mm(WxHxD)
重量:290g
代理商:力孚國際
電話:02-2784-9078
網址:https://www.leapfrog.com.tw/

新聞來源:U-Audio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JDS Labs 更新了 Atom 系列組件

美國HiFi品牌JDS Labs推出了第二代經濟型Atom系列組件-外接DAC - Atom DAC 2和耳機擴大機 - Atom Amp 2。在第二代中,製造商保留了 Atom 系列的顯著特徵 - 緊湊性和易用性。

JDS Labs Atom Amp 2 耳機擴大機採用全金屬設計,經久耐用且美觀。它配備了更方便的音量控制旋鈕和 4.4mm 平衡輸出以及用於連接耳機的 6.35mm 非平衡插孔。該擴大機具有直流保護和立體聲八路緩衝器,其功率是其前身 Atom Amp+ 的 2.5 倍。

Atom Amp 2 具有更高的訊號雜訊比和更低的雜訊水準。此擴大機具有低輸出阻抗,確保與各種耳機相容。Atom Amp 2 具有故障安全直流負載保護電路,旨在保護耳機。

Atom DAC 2 外部 DAC 單元旨在與 Atom Amp 2 相輔相成,採用相同的金屬外殼,並配備 USB Type C 輸入。Atom DAC 2 DAC 重複了 Atom DAC+ 的特性,並基於相同的 ES9018K2M ESS Technology 的 Sabre DAC晶片 。USB-C 輸入在XMOS XU208 晶片上實現,MEMS時脈產生器負責時序特性的準確性。透過 USB 接口,該機型可以處理解析度高達 32-bit/384 kHz 的數位流。

Atom Amp 2 耳機擴大機和 Atom DAC 2 外接DAC已開始銷售。擴大機和 DAC 的售價均為 129 美元。

新聞來源:hi-fi.ru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MUSE HiFi、藍牙相容行動DAC/耳機擴大機「M4」配備7種數位濾波器

日本 Real Assist 將於 2023 年 12 月 2 日發布其品牌 MUSE HiFi 的具有藍牙連接功能的行動 DAC/耳機擴大機「M4」。價格為23,800日圓(含稅)。

MUSE HiFi「M4」
便攜式 DAC/耳機擴大機,允許透過 USB Type-C (USB 2.0) 進行有線連接或透過藍牙進行無線連接。配備ESS的DAC晶片「ES9038Q2M」和放大器晶片「ES9603Q」,透過USB連接時支援PCM 384kHz/32bit和高達11.2MHz的DSD播放。透過使用 ASIO 驅動程序,Windows PC 也支援 DSD 本機播放。

藍牙晶片搭載高通「QCC5125」。支援 aptX LL/aptX HD/aptX/LDAC/AAC/SBC 編解碼器接收,包括 aptX Adaptive。也可以透過 NFC 進行配對。

配備3個耳機輸出:3.5mm單端/4.4mm平衡/2.5mm平衡。輸出電平為單端160mW(@32Ω)及平衡320mW(@32Ω),內建電池可連續播放長達8小時(單端輸出)/7小時(平衡輸出)。USB 終端分為兩個系統,一套用於數據通信,一套用於充電,以抑制充電相關噪音的影響。

配備3個耳機輸出
USB端子分為兩個系統,一個用於數據通信,一個用於充電,以抑制噪音的影響。
主機採用透明設計,透過視窗可以看到內部電路。藍牙通訊和NFC功能的穩定性也得到了提升。側面配備歌曲前進/後退按鈕和音量調整按鈕。音量採用獨立結構,不與連接設備搭配使用,可進行60級音量調整。

此外,透過長按音量按鈕,您可以在7種內建數位濾波器之間切換。據說每一種都可以享受不同的音色。外形尺寸為 41.8W x 84H x 15D mm,重量為73g。

新聞來源:PhileWeb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全新 Schiit 的三重奏:Skoll 唱機前級擴大機、Midgard 耳機擴大機和 Hel+ 遊戲用 DAC/擴大機

似乎就在上個月,Schiit 為我們帶來了兩款新產品,因為確實如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是Schiits 的三款新產品——Skoll 唱機前級擴大機、Midgard 耳機擴大機和 Hel+ 遊戲用 DAC/擴大機。

新的 Schiit Skoll 是平衡式唱機前級擴大機,根據 Schiit 的說法,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並且支援 MM 和 MC 唱頭。

Skoll 包括一個遙控器,用於控制輸入選擇、調整增益設定(40、50、60 或 70dB)、電阻負載(47k 或 10、50、100 或 150 歐姆)、電容負載(50、100、150、或200pF),以及LF濾波器(可選無LF濾波器或使用2極/15Hz被動網路)。

Midgard 位於 Schitt 耳機擴大機系列的中下位置,提供新的 Halo 混合模式回授拓撲,將耳機單體納入回授環路,從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單體諧振並改善聲學效果。前面板 XLR 插孔具有 Halo,而 TRS 插孔則無 Halo,因此您可以自己傻傻地作 A/B 測試。

我承認──遊戲從來不適合我。可能是電子遊戲《PONG》未能在上世紀 70 年代吸引我的注意力,或者我更喜歡在蠟紙上拖曳木炭、墨水和顏料。

全新 Schiit Hel+ 以 1.4W 的功率唱響任何耳機,同時透過 32-bit ESS DAC 提供每一個細節。

在典型的 Schiit 風格中,Skoll 的售價為 399 美元,Midgard 的售價為 229 美元,Hel+ 的售價為 199 美元,這三款產品現在可直接從 Schiit 購買。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FX-AUDIO- 附 DAC 的耳機擴大機 21,980 日圓

DAC-M1J

North Flat Japan將於日本10月5日晚上9點開始發售FX-AUDIO品牌的配備DAC的耳機擴大機「DAC-M1J」。 售價21,980日圓。 交流電源轉接器單獨出售。

此耳機擴大機採用XMOS的「XU208」作為USB接收器,使用ESS Technology的「ES9038Q2M」作為DAC,支援高達768kHz/32bit的PCM和DSD512輸入。

DAC輸出的IV轉換電路部分使用了兩枚Burr-Brown運算放大器「OPA1612」。 後級單端轉換電路部分採用「LM4562」。

類比電路部分,運算放大器的相位補償電容採用頻率特性良好、失真度低的MLCC(多層陶瓷電容)和具有C0G特性的MELF電阻。 據稱,利用高性能 DAC IC 的特性,可將高度新鮮的聲像無損地傳送至輸出端子。

OLED顯示器位於正面。 除了顯示輸入選擇、音量和輸入訊號格式等資訊外,還可以進行詳細的操作設定。 您可以變更輸出模式,例如「連接耳機插頭時停止 RCA 輸出」或「同時輸出耳機輸出和 RCA 輸出」、變更顯示亮度以及設定自動顯示關閉。


有 4 種數位輸入:USB、光纖數位、同軸數位和藍牙。 類比輸出配備立體聲RCA,耳機輸出為6.3mm TRS 立體聲標準。


藍牙接收器IC配備「CSR8675」。 藍牙版本為5.0,編解碼器支援SBC/AAC/aptX/aptX HD/aptX LL。

外部尺寸為 78 x 123 x 58 mm(寬 x 深 x 高)。 重量為382公克。 包括遙控器、藍牙天線等。

新聞來源:AV Watch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EarFun 5 週年有線耳機 + 行動DAC耳機擴大機

為紀念成立五週年,EarFun 科技將於10月2日發布兩款產品:同軸2DD+BA有線耳機「EH 100」和行動DAC耳機擴大機「UA 100」。售價為「EH 100」12,980日圓、「UA 100」9,980日圓。10月2日至15日,官方網站將舉辦五週年紀念活動。包括上述兩種型號的產品將以高達 35% 的折扣出售。

EH 100

EH 100

單體配置是兩個動圈單體和一個BA單體的混合配置。負責中低音域的DD使用兩種類型的振膜:生物纖維素和液晶聚合物。它們採用同軸設計和放置,以便各自的專用頻段順利連接。對於高頻,它配備了訂製調諧的BA。透過追求靜音時的活躍表現,據說可以在高音域中表現出精細的細節。

三重磁路設計提高了中低頻的靈敏度和響應性能,提供銳利的響應和攻擊感。音圈採用HCCAW(銅包鋁線)。據說已經實現了無失真的高解析度。

此外,還提供兩種類型的可更換聲音濾波器。預設的黑色濾波器具有自然的聲音,注重所有頻段的平衡,並且與廣泛的音樂類型相容,而紅色濾波器則注重低頻的音量,創造出具有厚重印象的聲音。

此電纜是可重新連接的 0.78 mm/2 針連接器。附帶的線纜長1.3m,採用2芯單晶銅鍍銀線,經過屏蔽處理,有效阻擋外部噪音。

阻抗為16Ω。重量:每側 8.6 克,不含電纜。

UA 100

UA 100

DAC晶片採用ESS的「ES9038Q2M」。據說,清晰的聲音是透過高精度解碼實現的。另外,擴大機晶片配備了兩顆RT6863,口碑不錯。其最大輸出為195mW,具有優異的雜訊特性。電源部分還採用了精心挑選的低壓差穩壓晶片,以抑制背景雜訊。

支援的音訊格式高達 PCM 768kHz/32-bit 和 DSD 512 (2.4MHz)。它可以連接到個人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並用於高解析度串流媒體服務。

有兩個耳機插孔:4.4mm 平衡式和 3.5mm 單端式。此外,它還配備了USB-C端子,可與iPhone 15系列、Android和Nintendo Switch一起使用。

外部尺寸為 50 x 18 x 10 mm(深 x 寬 x 高)。重量為11.5公克。

新聞來源:AV Watch

2023年7月21日 星期五

Eversolo H2 評測:迷你 USB-C DAC/耳機擴大機,兼具音質與小預算

Eversolo 的電子產品系列雖然不是很廣泛,但同樣有趣,特別是對於喜歡使用耳機(或通過耳機)聆聽的發燒友來說。 Eversolo H2 是一款 USB-C 格式的小型自供電 DAC/耳機擴大機,儘管技術資料雄心勃勃,但價格仍然非常實惠(85 歐元)。 無與倫比的性能/價格比?

Eversolo H2

類型:USB-C DAC/自供電耳機擴大機
ON-mag 的評等: ★★★★★(5/5)
價格:85 歐元

音量控制和平衡插頭

Eversolo H2 非常樸素,採用細長的小棒形式,具有彎曲的表面、略圓的邊緣和平坦的末端。 它的底盤完全採用陽極氧化鋁製成,顏色為深灰色,這給了它一定的外觀,在結構上沒有任何缺陷。

正如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樣,H2 採用簡單但有效的連接方式,一側有一個 USB-C 接口,用於供電和數據傳輸,另一側有兩個耳機輸出:一個 3.5 mm插孔(非平衡)和一個 2.5 mm插孔(平衡)。 遺憾的是未能採用更現代、更堅固的 4.4 mm插孔來代替後者。

除此之外,還有使用兩個按鈕的音量控制設備,放置在 RGB LED 附近,指示設備的狀態(播放/暫停、PCM 或 DSD 數據)。 通過同時按下這兩個按鈕,您可以啟動或停用高增益模式,如果設備與客廳耳機關聯,則非常有用。

幾乎完美的?。 對於初學者來說,音量設置與音源的設置無關,有時需要更改兩個設備上的音量,這有點令人不安。 此外,由於供電的原因,設備會發熱,但最重要的是,當它連接到智慧手機時,它會大量消耗電池的儲備。 請注意,Eversolo H2 可以在 Android 設備、PC 或 Mac 上使用。 對於iOS和iPadOS,你必須通過蘋果的“相機套件”轉接線,這有點降低了體驗。

現代化、音樂性、足夠強大

Eversolo H2 由 ES9038Q2M 轉換器 (ES9038Pro 的低功耗版本) 和兩個 RT1238 放大器晶片供電,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與 Eversolo DAC-Z6 一樣,這款袖珍 DAC/耳機放大器非常了解如何整合現代組件。

無論是在細節水準、自然度還是音調平衡方面,這種聲音幾乎可以與優質客廳設備相媲美。 無論是耳機還是 HiFi 耳機,一切都完美平衡、開放、細緻入微。 當然,絕對不會犧牲音樂性,並且聲音特徵的平衡不會引起任何嘶嘶聲,除非它來自耳機。 在這一點上,Eversolo H2 絕對不會使信號平滑無味; 它仍然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不妥協。

H2 真正的驚喜來自於其良好的性能以及輕鬆為高阻抗耳機供電的能力,尤其是平衡性。 因此,對於此類設備來說,它具有非常好的功率水準,幸運的是,即使在非常敏感的耳機上,也伴隨著難以察覺的背景噪音。

總之

憑藉其新產品 Eversolo H2 USB-C DAC/袖珍耳機擴大機,該品牌繼續其發燒友之旅,平靜而務實。 儘管並不完全完美,但該設備超出了預期,並且物超所值,只有少數競爭參考可以匹敵。

規格

  • 類型:USB-C DAC/自供電耳機擴大機
  • 陽極氧化鋁底盤,深空灰色
  • 連接:USB-C(電源和數據)、3.5 mm插孔、2.5 mm插孔
  • 相容性:PC/Mac、Android、iOS 和 iPadOS(通過相機套件電纜)
  • 數位類比轉換器:ES9038Q2M
  • 32bit/768kHz PCM、DSD512
  • RT1238耳機放大器
  • 每聲道輸出功率(不平衡):300 歐姆時為 13 mW; 32 歐姆時為 31 mW
  • 每聲道輸出功率(平衡):300 歐姆時為 53 mW,32 歐姆時為 125 mW
  • 信噪比(參考輸出電平未指定):121 dB (平衡); 117 dB (不平衡)
  • 尺寸:61.5 x 22 x 12 mm
  • 重量:17克
  • 價格85歐元

我們的意見

  • 構造:★★★★★(5/5)
  • 功能/人體工學:★★★★(4/5)
  • 音質:★★★★★(5/5)
  • 音樂性:★★★★★(5/5)
  • 樂趣:★★★★★(5/5)
文章來源:ON-mag.fr 作者:Guillaume Fourcad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