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Audirect TEAM 1:對話非典型隨身HiFi小台機

農曆新年假期前就收到了來自Audirect的新品TEAM,趁著放假這段時間,除了仔細聽了外,更重要的是整理了一下關於這款產品的一些想法,並通過問答的方式來動筆聊一下這款可以稱為「非典型」的隨身HiFi「小」台機!

PS:如果不想看廢話,只想知道聲音怎樣的,可以直接跳去看第4部分。

1問:到底什麼是Team 1?

熟悉Audirect這個品牌的朋友,都知道它家一直都是堅持著做便攜向的音訊小尾巴,從最早的whistle口哨,到之後更加被燒友們認識的Beam系列,以及面向消費端以及入門HiFi群體的Atom系列。

而Team並非字面意義「團隊」的意思,按照木頭自己的說法,首字母的「T」其實是「Table」桌面的意思,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它的定位已經不再是音訊小尾巴,而是往這桌面化發展的一款變體產品。至於「1」,則是代表該系列的第一代產品(這算是木頭自己的惡趣味)。

其實下也已經有一些行動產品嘗試往「通吃」桌上型化的方向發展,美其名曰是「打通桌上型與便攜HiFi」,當中就包括了FiiO Q7/Q15、以及xDuoo的XD05 Pro,它們都可透過外接電源的方式,啟動桌上型電腦輸出模式。但Q7、XD05 Pro這樣的「大磚頭」本身就不比緊湊型的桌上型一體機小,即使是Q15,也跟便攜不怎麼搭邊。

而Team 1,它有著傳統意義上音訊小尾巴的身板,火柴盒般的大小,但內部卻是按照台機的思路去進行設計,包括供電、解碼以及耳放的運行環境、3級放大的耳放架構,這些都使得Team 1除了小之外,跟一般的便攜機是毫不搭邊的存在。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願意稱它為「非典型隨身HiFi台機」的根本原因。

2問:Team 1的外觀如何?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眼看到Team 1,都會直覺反映「這不就是又一台洗衣機嗎」? (上一個被嘲笑「洗衣機」造型的,是凱音N6一代)

另外還有人覺得,Team 1的外型是在「致敬」Xbox Series S…

但像不代表就是抄!

Team 1的直線造型,其實是源自於自家Beam 4的設計。甚至連當初我吐槽Beam 4太過銳利、一點都不考慮用戶感受的直角邊緣都被Team給完全繼承了。

圓形螢幕的加入,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直覺了解Team 1目前工作狀態才使用的。同時,Team 1除了支援3檔位的增益切換,以及以 0.5 dB 步進幅度遞增/遞減的獨立音量控制外,還增加了3種內建的濾波模式切換,也算是進一步增加了可玩性吧。

當然,圓形螢幕的加入,確實讓Team 1看起來沒那麼「理工男」了,也算是木頭在審美上的一點小進步……只是作為代價,被說是洗衣機二代,以及雷同XBOX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何況Team 1因為加入螢幕的關係,在所難免導致機身厚度也有所增加,接近20mm的厚度無論從視覺上,還是手持的感受,都會不如Beam 4那麼均衡。其實這也是目前國內HiFi圈始終沒有真正跨過去的門檻——產品設計與產品結構、人體工學之間的脫節,導致最終做出來的成品,總是要麽太過直給,要麽就是莫名其妙。

所以從顏值上來說,Team 1雖有進步,但依然不算是高顏值的那種,最多就得失參半而已。

3問:看起來差不多,但Team 1和Beam 4的本質差異是什麼?

確實,乍看之下,Team 1跟Beam 4個頭相若,所以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Team 1就是Beam 4的升級版本。

但就像我在前面所說的,Team 1的真實定位,是「非典型隨身HiFi台機」,跟Beam 4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

不過在聊兩者的差異之前,首先就要回歸到HiFi的本質上,那就是如何透過玩轉「電聲轉換」這個根本上。畢竟我們所能聽到的聲音,其實就是透過從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然後再透過升壓、擴流放大等方式,最後從一串數位碼轉換成可以驅動發聲單元的電訊號。在這當中,電就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以往,我們對於桌上型電腦和便攜的主要區分,除了使用場景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供電方式。便攜機的最大限制瓶頸,就是在供電上。

Audirect的開發思路,可以說就是隨身HiFi供電方式發展的其中一個縮影。

在Beam 3 plus之前,Audirect的產品跟其他的音訊小尾巴無異,都是依託於手機介面供電來運作的。

其實Beam 3 plus也是。它雖然採用了內電,但它的電池實際上只是為了驅動藍牙模組工作,並不會實際參與到有線連接狀態,也就是標準小尾巴工作狀態中。

而真正轉變供電方式,發揮內電「增壓」效果的,是從Beam 4開始的。它的內電,可以起到「蓄水池」的功效,補足前端USB輸入時不足的電流,使解碼和耳放模組運行在性能更加的電壓/電流狀態下。

而Team 1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這個思路,同時更進一步把USB AUDIO IN和POWER IN給分拆成兩個介面來進行了。它在只使用USB AUDIO IN介面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作,同時又可以透過POWER IN介面為內電持續補充供電,從而實現「準台機」模式的輸出。這跟FiiO、xDuoo的想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但不同的是,與Team 1匹配的,是Audirect新升級的T-2蓄能線。

Audirect在Beam 3Pro時就嘗試利用Y線的方式,把數位音訊訊號與供電各自獨立輸入,從而擺脫手機介面輸出電壓、電流上的限制,讓小尾巴工作在更大的功率狀態下。

而T-1蓄能線則是利用電壓差的方式,對手機介面輸出的電壓、電流進行了擴展,從而擺脫了對行動電源的依賴。

至於T-2線就是在T-1的基礎上,重新引入了Y線的思維,只是把方向做了逆轉,將原本T-1擴流後的電源,重新與數位音訊訊號分隔開來,配合Team 1的2個C口來進行輸入。這樣做,既保證了Team 1輸入的數位音訊訊號的純淨,同時又能滿足到內電持續補充的需要。

因此事實上,Team 1加上T-2蓄能線,才是這套系統的真正完整型態。

PS:T-2蓄能線中間分線夾處還有一個C口,是用來外接電源,同時給到手機以及Team 1充電用的,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手機續航跳水了,甚至還能一邊聽歌一邊幫手機充電,簡直就是一舉多得了!

正因為供電模式的不同,使得Team 1的內部可以毫無顧慮地運行在滿功率狀態下——相比之下,無論是音訊小尾巴,亦或是中低端的便攜播放器,實際上內部都是運行在低功耗狀態的,就好比是排氣量2.0T的跑車,非要限制在1.2T去跑,性能當然就無法完全發揮了。

前面說了那麼多,只是為了說明Team 1到底是有多麼的「非典型」,但作為一款HiFi產品,最關鍵的,還是到底聲音怎樣?是否能滿足HiFi燒油們的需要?

那就接著看下面吧。

4問:Team 1的聲音到底怎樣?

首先就資訊量來說,Team 1雖然依舊是那顆熟悉的ESS 9281AC PRO,但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明顯比Beam 4更進了一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供電模式的不同。

有觀眾就困惑了,ES9281AC PRO不是低功耗DAC嗎?怎麼就不同了?

其實低功耗DAC,不代表就只能跑在低功率模式下。即使另一顆同樣很知名的低功耗DAC——CS43131,滿血狀態下也會比低功耗好聽很多。

而Team 1的解析以及細節確實聽起來就不像是便攜機的聲音,聲場綿密,三頻紮實,雖然這些在Beam 4上已經初露端倪,Team 1不過就是更錦上添花了。

Team 1的調音,大體還是延續了Beam 4的中正風格,聲音均衡、紮實,同時微暖的染色會使得它聽起來不會太過刻板、嚴謹,有著比較克制的甜潤。

Team 1是有著往桌面桌上型化發展的構思,並不是一味地「洪荒之力」。事實上,它跟Audirect另一款很受爭議的產品Beam 3 Pro相比,後者是專門針對驅動大耳而設計,可以完全不考慮推低阻高敏的入耳式耳機。而Team 1則需要更好的耳機相容性,同時也要兼顧推力與細膩音質之間的平衡。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Team 1採用了在便攜產品中很少見、反倒多見於台機上的5顆運算組成的3級放大電路。在這套耳放架構裡,包括TI德儀出品的OPA1612雙極型運算晶片構成的第1級放大,以及後面左右聲道各2顆6863運算晶片構成的第2級驅動,用以驅動再下一級左右聲道各2顆OPA運算混合配搭的第3級放大。相較之下,別人家的便攜一般最多也就2級放大,這就是差距的所在。

PS:Team 1是支援原廠客製化磨機的,可以依照個人喜好去更換OPA1612以及週邊配套元件。

Team 1在保持其素質維持在第一梯隊的同時,進一步將聲音架構做得更加安定和飽滿,充足的能量感,足以撐開相當體量的聲音規模。雖然說跟真正的桌上型電腦還是有顯著的差距,但這種在與其身板極不相符的錯位感,在Team 1身上會顯得越發的強烈。

在空間塑造能力方面,Team 1依然是相當出色的。它的音場寬闊、規整,同時有著足夠的資訊量去填滿廣闊的空間。分離式的供電,進一步提升了Team 1的背景漆黑程度,從而映襯出更加清晰、分明的縱深層次來。雖然這種過於通透的質感會比較吃音源製作水準的高低,需要更加可靠、優質的音源和轉盤的支援,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Team 1的素質上限足夠高,經得起折騰和考驗。

至於三頻方面,Team 1依然保持著相對均衡、健康的分佈模式,雖然這勢必使得聲音風格不夠鮮明,也不會顯得有多抓耳,但足夠的耐聽,如細水長流般淵源悠久,或許這才是它更動人的地方。而這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高頻和低頻處理上,Audirect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克制、適中的配比,給人一種不爭、不搶的從容感。相較之下,Team 1中頻反而更具魅力,中正的音色,配搭鬆弛有度的開合姿態,從容自信中更加彰顯了它的大氣。

此外,在Beam 4上被微詞的潤澤度問題,在Team 1身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觀。加上流暢的樂感,配合輕盈靈動的韻律,使得毫不誇張地說,Team 1作為微台來說也是相當出色的,放到便攜領域,更是已經具備挑戰人民幣3、4千級別進階級別便攜播放器的能力。

但Team 1的可玩性不止於此。

在Team 1機身的頂部,兩個Type-C USB介面旁邊,還有一個單獨的3.5mm音訊介面。這除了是用來配搭與Team 1配套另售的藍牙音訊模組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作為耳放輸入的Line In介面。

你沒看錯,Team 1是可以當作純耳放使用的,這就進一步擴展了它的用途了!

5問:Team 1的定價,值嗎?


這個問題,確實我也很難給答案!

無可口非,以Team 1表現,雖不至於說越超同類競爭對手,但最少穩佔一個第一梯隊的席位應該也是沒有懸念的。但作為一款非典型的隨身HiFi桌上型電腦,對於那些沒有親身去聽過的人來說,是很難做出一個準確、客觀的評價的,有必要留待時間和市場去考驗。

但最少在我看來,Audirect Team 1確實很值得去把玩一下,順帶著聽聽的!

文章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poluo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