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週邊燈廠和主機板廠的激情碰撞,華擎 X570 Taichi Razer 拆解評測

AMD 的 Zen 3 在萬眾矚目下發布了,其強悍的效能已經基本上打爆 Intel 了,但也同時意味著這將是 AM4 介面最強的 CPU,Zen 4 也基本沒可能在 AM4 介面上綻放光彩了,Zen 4 會在 2021 年底或者 2022 年與我們見面,也就是說,在主機板晶片組上,AMD 可能會有一年的真空期。

AMD 可以閒著,但是板廠不能,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競爭下,沒有新產品就代表沒有熱度,更何況 Zen3 的熱度還沒有過去,所以很多板廠都開始籌備新的 X570 或者 B550 主機板,今天我有幸拿到了華擎 ASRock X570 Taichi Razer,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塊主機板究竟如何。

▲華擎沒有選擇重新發布新的產品線,而是在原有的 Taichi 系列上做衍生,與週邊大廠雷蛇來了次聯動。這塊主機板雖然叫 Taichi,但是完全沒有以往 Taichi 的風格,而且採用了純黑的設計,讓人有一種神祕感。(除了主機板左下角的電容有點破壞氣氛)

▲CPU 座自然還是 AM4 介面,相容目前 Ryzen 3000、4000、5000 系列的 CPU。(除了 3200G、3400G)

▲DDR4 雙聲道 4DIMM,最大支援 128G,支援 ECC 記憶體,從正反面佈線來看應該是 Dasiy Chain 記憶體走線。

▲在記憶體槽的左上角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

▲供電散熱區域由兩個純黑金屬散熱塊壓制。

▲原本 Taichi 的 LOGO 也替換為了雷蛇的 LOGO,給足了雷蛇面子,這個區域和之前一樣,也有板載 ARGB。

▲CPU 供電也由 8+4pin 升級為雙 8pin,並行電流也有一定的提升。

▲IO 擋板依舊是祖傳三軸可動式一體 IO 擋板,可以極大限度的提高與機箱的相容性,IO 擋板也採用了純黑的設計,可以更加容易純黑的機箱。

IO 介面從左至右依次為 BIOS 閃回鍵、CMOS 清除鍵、 2 x 天線介面、PS/2 鼠鍵二合一介面、2 x USB 3.2 Gen1 5G、HDMI、2 x USB 3.2 Gen1 5G、2.5G 網口、2x USB 2.0、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Type-C 10G、5+1 音訊輸入輸出。

▲記憶體槽的右小角提供了一組 USB 3.2 Gen1 5G 插針,最多可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5G,一個 USB 3.2 Gen2 10G 插座,可拓展一個前置 USB 3.2 Gen2 10G Type-C。

X570 Taichi 之前會遇到長顯示卡擋住前置 Type-C 插座的問題,在這塊主機板上已經修復了。(如果 X570 Taichi 使用者有幸看到這個文章,你也可以去找華擎要一根 90 度的延長線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搜全網貌似也只有華擎有 90 度直角的延長線)

▲下方就是拓展插槽的部分了。

PCIe_1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16,當使用 Renior CPU 是會降速至 PCIe 3.0,當 PCIe_3 被佔用時會減速至 x8,直連 CPU。

PCIe_2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1,由 PCH 拓展。

PCIe_3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8,當使用 Renior CPU 是會降速至 PCIe 3.0,直連 CPU。

PCIe_4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4,由 PCH 拓展,當 M.2_3 被佔用時,此插槽將會被關閉。

▲由於 PCIe 4.0 的支援導致 X570 晶片組的熱量暴增,所以和以前一樣仍需要晶片組風扇來散熱。風扇的位置也經過優化,不會像之前的 X570 Taichi 一樣直接吸入顯示卡的熱風影響晶片組散熱。

▲X570 Taichi 原本的齒輪被替換成了雷蛇 Chroma RGB 的 LOGO,也就是說這款主機板將會支援雷蛇體系的 RGB 雷雲系統,雷蛇無比強大的 RGB 系統可以說是給這塊主機板錦上添花。

▲取下 PCIe 馬甲就能看見 M.2 介面了。

M.2_1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4,支援 2280/2260/2242 規格的 M.2 SATA/NVMe SSD,當使用 Renior CPU 是會降速至 PCIe 3.0,直連 CPU。

M.2_2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4,支援 2280/2260 規格的 M.2 NVMe SSD,由 PCH 拓展。

M.2_3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4,支援 22110/2280/2260 規格的 M.2 SATA/NVMe SSD,由 PCH 拓展。

▲這個 PCH 散熱則是照搬了自家 TRX40 Taichi,鰭片+熱管+散熱塊,幾乎是堆料堆到了極致。

▲在 PCH 的右側還有八個 SATA,最右側還有一個側放的 USB 3.2 Gen1 5G 插針,可以再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5G,加上記憶體旁邊的一組插針,這款主機板的前置最多可以提供四個 5G Type-A 和一個 10G 的 Type-C,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拓展了。

▲主機板右下角有開機重啟清空 CMOS 按鍵,還提供了 Debug 跑碼燈,增強了裸機使用者和超頻使用者的體驗。

▲底部中間還有兩組 USB 2.0 插針,可以拓展四個前置 USB 2.0 介面,不過目前這個插針的主要作用還是接入一些內建 USB 裝置,比如 AMD 原裝散熱器,某些一體式水冷等等。

▲在主機板左下角還有一組前置 HD Audio 插針、12V RGB、5V ARGB 各一組,算上記憶體附近的一組,這款主機板一共提供了兩個 12V RGB 插針和兩個 5V ARGB 插針,並且分佈在了主機板上上側和下側,方便走線。

紅色部分為 WIMA 音訊電容,可以為前置音訊提供更好的音訊訊號過濾。

▲背板外形和 X570 Taichi 一樣,但是沒有了齒輪風格,在這張主機板上印滿了 For Gamers,表明為了遊戲玩家而生。

▲喜聞樂見的拆解環節。

首先來看供電,16 顆 MOS 搭配 16 顆 60A 電感,輔以華擎祖傳尼吉康 12K 黑金電容組成的 16 相供電,光數量上看上去就很恐怖了。

▲CPU 供電部分的 PWM,型號為 RAA229004,來自 Renesas(瑞薩)。

▲Core MOS 來自 Vishay(威世)的 SIC654,這是一顆 Dr.MOS,單相最高支援 50A 的電流,共計 14 顆。

▲SOC/GT MOS 同樣來自 Vishay 的 SIC654,雖然純 SOC 的供電需求並不大,幾乎一相就能搞定,但是 Ryzen APU 中的內顯供電同樣來自 SOC,使用 APU 時 SOC 的功耗就大幅度增加,所以需要兩相供電來分攤工作。

▲主機板背面一共還有八顆倍相晶片。

▲晶片上的絲印為 17AFXHQV,實際型號為 Renesas 的 ISL6617A,可以將一相供電倍相為兩相,所以這款主機板無論是核心供電還是 SOC 供電均採用的是倍相方案,8 倍 16 相。

▲記憶體 PWM 為祖傳 uP1674P,來自 UPI(力智)。

▲記憶體 MOS 絲印為 7341EH,實際型號為 SM7341EH,來自 Sinopower(大中),這是一顆雙層 MOS,整合了上下橋,上橋為 24A,下橋為 44A,共計兩相。

▲總結一下供電

CPU PWM 控制 CPU 核心、SOC/GT(片上系統,內顯),來自 Renesas 的 RAA229004。

Core MOS 來自 Vishay 的 SIC654 50A,通過七顆 Renesas ISL6617A 倍相器達成倍相 14 相,共計 700A。

SOC MOS 來自 Vishay 的 SIC654 50A,通過一顆 Renesas ISL6617A 倍相器達成倍相兩相,共計 100A。

所以真實供電為 7x2(核心)+1x2(SOC/GT),共計 16 相。

記憶體 PWM 來自 UPI 的 uP1674P,MOS 為雙 N 設計,來自 Sinopower 的 SM7341EH,上橋為 24A,下橋為 44A,兩相直出。

相對於 X570 Taichi 升級了不少,直接無腦上 5950X 就完事了,而且還有的多,只要你散熱夠好,把 CPU 超頻到 400W 都沒問題。

▲X570 晶片組定妝照,採用了 14nm 製程,功耗約為 10w~15w,發熱量相比其他晶片組大了一倍,所以需要一個散熱器,這顆晶片組可以認為是 AMD CPU 中 IO Die 的放大版,IO Die 為了提高效能,改用了 12nm 製程。

▲這款主機板沒有使用 Intel 的 2.5G 網路卡,而是使用了來自 Intel 旗下的 Killer 網路卡,型號為 E3100G,速率同樣為 2.5G。

I225-V 與 E3100G 在 HW 方面沒有區別,可以理解為同一顆 IC,但是 E3100G 有韌體的加強,可以使用 Killer 配套的應用程式,更加方便的管理網路分配。

▲來自 Pericom(百利通)的 PI3EQX1004B1,這是一顆 USB 訊號放大器,可以對 IO 處的 USB3.2 Gen2 10G 訊號做增強。

▲Flash Back 2 晶片,可以在無 CPU 的情況下升級或者降級 BIOS,本質應該是一顆 ARM 處理器。

▲來自 Pericom 的 PI3DBS16412ZHE,這是一顆 PCIe 4.0 的 Mux/DeMux(訊號多路複用器),用於通道切換,方便第一槽 M.2 識別 PCIe x2 SSD。

▲來自 MXIC(旺巨集)的 MX25U25673G,這顆是 BIOS ROM,用於儲存 UEFI、AGESA 模組,主機板開機的重要晶片,單顆大小為 256Mb(32MB)。

▲這顆 PI3EQX1004B1,是對前置的 USB3.2 Gen2 10G 訊號做增強。

▲第一條 PCIe 下方有 8 顆小晶片,湊進點看看。

▲PI3DBS16412ZHE 是一顆 PCIe 4.0 的 Mux/DeMux(訊號多路複用器),用於通道切換,這四顆可以將 CPU 提供的 16 條 PCIe 通道自由拆分。

▲PI3EQX16000ZHE 是一顆 PCIe 4.0 的訊號放大器,可以對訊號做增強。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ALC1220,是一顆爛大街的旗艦級整合音效卡。

▲來自 ESS(億世)的 ES9218P,這是一顆獨立音訊解碼器,玩 HIFI 的同學可能會比較熟悉,可以提升音訊質量。

▲來自 Nuvoton(新唐)的 NUC121ZC2AE,這是一顆 ARM 架構的 32 位微控制器,用於控制主機板 ARGB 燈效。

▲來自 Genesys(創惟)的 GL852G,這顆是 USB 2.0 HUB,最多可以拓展四個 USB 2.0 介面,這塊主機板上的兩組 USB 2.0 插針就是由它提供。

▲主機板背面的兩顆 PI3DBS16412ZHE 是為方便 M.2_2、M.2_3 識別 PCIe x2 SSD 的。

▲NCT6796D-R,來自 Nuvoton(新唐),這顆是 Super IO 晶片,主要用於監控主機板上各個硬體的溫度、轉速、電壓等,除此之外還能提供一些低速通道,例如 SPI、TPM 等等。

▲來自 ASMedia(祥碩)的 ASM1543,這是一個 USB 切換器,以便實現 IO 處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主機板的 MOS 散熱塊,表面沒有過多的設計,熱容量比較大,但是散熱效能可能不高。

▲散熱塊同時覆蓋了 MOS 和電感,兩部分用一根熱管相連,增加導熱性。

▲PCH 的退燒元件,由三部分組成,散熱塊、散熱鰭片、散熱風扇。鰭片和散熱塊兩部分由熱管連線。

▲背面由一塊矽墊與 PCH Die 直接接觸,幫助導熱。

▲風扇來自 Everflow(鑫賀),九翼設計,直徑為 5cm。

▲主機板的 PCIe 裝甲,同時兼具 M.2 散熱塊的作用,背面均有導熱矽墊。

▲背板的邊緣處有一條柔光帶,可以讓 ARGB 燈光過度更均勻。

▲背板同時還用導熱墊與 MOS 背面接觸,同時幫助散熱。

▲無線網路卡為 Intel 旗下的 Killer 1650X,HW 部分和 AX200 一致,同為 WIFI6 無線網路卡,可以配合 E3100G 啟用 Killer DoubleShot 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同時使用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讓你的應用智慧的選擇合適的網路。

▲接下來就上機測試一下供電水平,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使用其他硬體。

▲CPU 為最近火熱的 Ryzen 9 5950X,極強的單核效能提升搭配恐怖的 16 核 32 執行緒打的 Intel 難以招架,看來這次 AMD 是有 Bear 來。

Intel:希望這位年輕人(指比我小一歲)耗子尾汁(好自為之),要講武德。

本次測試會將它超頻至 1.25V 全核心 4600MHz 進行測試。

▲記憶體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

▲顯示卡選擇了七彩虹火神 GeForce RTX 3080 Vulcan OC,本次測試中充當亮機卡。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價效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1T 容量僅有人民幣 700 元不到,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SLC Cache 容量為 340G。

▲電源是超頻三的 GI-P850 850W 電源,開創性七防芯技術,特質的高導熱矽膠將裸露元件腳包裹起來,保護的同時將熱量快速從底蓋匯出,電源內部整體降低溫度 5℃ 以上。核心部件採用全部進口品牌,設計壽命 100000 小時。

RGB 炫光風扇可與主機板同步,低負載情況下可開啟風扇自動啟停,14cm 大尺寸風扇可以有效降低風扇噪音。

▲單單 12V 功率可達 849W,帶動目前火爆的 RTX 3080 不在話下。

▲側面的透光條可以藉助 RGB 風扇的光形成光條,如果你的機箱電源艙有開孔,那麼這款電源再合適不過了。

▲散熱器我選了超頻三凌鏡 GI-CX360 一體式水冷,三把 12cm 風扇均為九片扇葉,可以有效提高風量,總體風量可達 72CFM。

▲冷排採用了 12 根低流阻水道,搭配三把 12cm 風扇,可以更加快速的帶走熱量。

▲冷頭的柔光罩可以 360 度自由旋轉,可以適用於各種角度的安裝方式,無時無刻保持 LOGO 永遠正對使用者。

▲首先宣告這些測試都是在 MOS 散熱塊無任何風流的前提下進行,安裝進機箱內可能會因為風道有所好轉。

我們先將溫度探頭分別放置在 CPU 和 SOC 的 MOS 表面,T1 探頭為核心 MOS,T2 為 SOC MOS,測試環境為 20 度,待機時,核心 MOS 為 30.4,SOC MOS 為 30.6。

▲進入系統,對這顆 1.25V 的 5950X 進行 20 分鐘的 FPU 燒機,可以觀察到,在燒機的時候這顆 CPU 功耗可達 220.87W。

▲此時用電流鉗可以看到 CPU 12V 插座的電流為 21.9A,21.9 x 12 可以得出總功耗為 262.8W,這個數值是電源接入主機板輸入電容的功率,我們將這個數值減去上面 AIDA64 的功耗,262.8 - 220.87 可以得出降壓損耗為 41.93 W,還是有一定的優化空間。

▲在燒機 FPU 20 分鐘後,MOS 的溫度穩定在了左側 54.1 度,上側 52.1 度,這個溫度距離 MOS 上限還有一段距離,仍然可以繼續加壓超頻。

▲最後來看一下紅外成像的 MOS 散熱塊的表面溫度,左側 53.5 度,上側 51.9 度,兩側都略微燙手,可能放在有風扇的機箱中這個溫度還能再降低一點。

個人預測這塊主機板的供電極限為 320W 左右,屬於高階水準,也就是說,除了上液氮,基本沒有榨乾這款主機板供電的方法。

我在這款主機板上其實基本看不到 Taichi 的影子,這款主機板名字中的 Taichi 可能只是為了表明其屬於高階系列,並且基於 X570 Taichi 升級而來,不過確實,我們能看出這款主機板的用料非常紮實,也是對得起 Taichi 的名號了。

相對於 X570 Taichi 而言,這款主機板升級最多的並不是供電,而是 RGB,華擎原本的 RGB 是弱項,甚至是扣分項,這次華擎通過和著名週邊燈廠雷蛇合作來獲得更好的 RGB 效果,實現彎道超車,直接叫板 ASUS 的 AURA,並且有很大的機率超越 AURA。

雷雲的 RGB 可玩性就不多說了,玩過雷蛇鍵盤的同學肯定是深有體會,單控燈珠、分層動畫、桌面燈光同步、遊戲聯動、甚至可以上傳或者下載其他玩家的 RGB 配置檔案,只要華擎和雷蛇的聯動良好,那麼這款主機板將會成為目前市面上 RGB 可玩性最高的主機板。

如果你喜歡玩燈,同時還是雷蛇粉絲,擁有很多的雷蛇週邊,那麼這款主機板就再合適不過了。


文章來源:日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