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球上,沒有一個人,會不喜歡好聽的聲音!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麼多年過去了,Hi-Fi為什麼還是處在相對小眾的燒友群裡,沒有像智慧型手機那樣,實現對全部人群的高普及度?
燒友都懂的,傳統的Hi-Fi器材往往都有「三好」:好聽=貴價,好佔地(需要好的聽音環境),費力難討好(搭建耗時又費力,又很可能跟自己的預期不符)。
那麼,把Hi-Fi和智慧型手機結合在一起,怎麼樣呢?
事實上,oppo手機、vivo手機和魅族手機,都分別進行過嘗試。 但這種把Hi-Fi融入智慧型手機的嘗試,都不成功,自然也沒有了後續。
究其原因,還是出在即使是Hi-Fi入門級的下限要求,在技術層面智慧型手機目前也還是無法達到。
想想看也是,Hi-Fi是專業化的設備,瑞士軍刀一樣凸顯多功能化的智慧型手機,創造物的初心本來就是兩個層級的事。
那麼,反過來思考,把智慧型手機的智慧化引入專業的Hi-Fi器材中,是不是可行呢?
我今天要聊的,來自中國本土國貨山靈,出品的EM7桌面級Hi-Fi播放器,就是融合了安卓智慧系統,給桌面Hi-Fi器材載入智慧化的一種嘗試。
(我手上也有山靈的行動便攜的智慧無損音樂播放器,過幾天也會放一篇體驗分享)
當然了,山靈 EM7對於許多燒友的吸引力,不單單是來自於對安卓智慧系統的深度優化融合。 而且,更是來自於山靈 EM7「一專,多能」在本職工作上,具有多面向都能打的硬實力。
說起“一專,多能”,我就突然想起前幾年,跟燒友圈裡一位大佬的聊天,大佬聊到自己發燒歷程裡的錢,都花在哪了:從行動便攜 ,到耳機桌面系統,最後皈依到音箱系統,用他的話來說,「行動以跟耳機系統是過程,音箱才是他的盡頭,但每一個階段,都是樂趣的一個組成部分,少了就 不完整」。
山靈 EM7,不需要連接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可以獨立使用。 在功能層面,覆蓋了串流轉盤播放器,DAC音訊解碼器,串流媒體前置放大與耳放這幾個大塊。
不僅可以滿足許多燒友對器材的單方面需求,更可以契合覆蓋一位燒友,從耳機,再到音箱的發燒升級的整個過程。
不誇張的說,一部山靈 EM7,能做到陪伴你,燒上十幾,甚至是二十個年。
山靈自己對EM7的造物,定義為:旗艦級桌上型Hi-Fi數播一體機。
那麼,也就是說,堆料的畫風一定是少不了的:
ESS公司旗艦級8聲道DAC:ES9038Pro;
自研OP+BUF;
自研I/V轉換電路;
獨立時脈:自主研發的FPGA+雙晶振技術;
自研CPAF低通濾波技術;
自研AGLO技術,破開安卓SRC桎梏(支援最高768kHz/32bit,支援硬解DSD512,支援16倍展開MQA);
分離式電源設計;
挪威NORATEL(箭豬)的環形變壓器;
四檔輸出增益(最高可達7000mW@32Ω / 1000mW@300Ω);
5.8吋夏普1080P觸控螢幕(支援0-60°自由角度懸停);
.....
作為旗艦級桌面Hi-Fi數播一體機,山靈EM7配置給得確實很足。
但我在分享山靈EM7的功能與音質體驗部分之前,卻認為很有必要先跟大家聊一聊它的外觀與設計。
因為,開聲之前,一部Hi-Fi器材給我們第一印象的就是它的設計與造工。
山靈EM7在設計、顏值這一塊,確實很具獨創性,也確實充滿了本土國貨裡,比較稀缺的對高級音響設備設計美學的理解與下載。
有些小夥伴,看到就一定會問了:設計,有用嗎? 顏值高,有用嗎?
有沒有用,事實說話,當年蘋果眼看就快破產了,賈伯斯靈光閃現突然就入了道,把設計與顏值放在造物的第一排,這絕對是蘋果能夠起死回生的第一因素了。
同樣道理,夠頂的設計美學下載,是目前科技造物,特別是高級音響設備必不可少的一環。
以我個人的情況來說,第一次看到山靈EM7,設計給我最大驚艷感的就是它螢幕部分,是少見的支援0-60°自由角度懸停的設計。
多角度可調節的觸控螢幕,除了讓山靈EM7擁有高辨識度外,在日常使用時,也確實是個很有想法且實用的設計(主機去適應使用者的操控角度,而不是使用者被動去適應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