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也就來了: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麼多年過去了,Hi-Fi為什麼還是處在相對小眾的燒友群裡,沒有像智慧型手機那樣,實現對全部人群的高普及度?
燒友都懂的,傳統的Hi-Fi器材往往都有「三好」:好聽=貴價,好佔地(需要好的聽音環境),費力難討好(搭建耗時又費力,又很可能跟自己的預期不符)。
那麼,把Hi-Fi和智慧型手機結合在一起,怎麼樣呢?
事實上,oppo手機、vivo手機和魅族手機,都分別進行過嘗試。 但這種把Hi-Fi融入智慧型手機的嘗試,都不成功,自然也沒有了後續。
究其原因,還是出在即使是Hi-Fi入門級的下限要求,在技術層面智慧型手機目前也還是無法達到。
想想看也是,Hi-Fi是專業化的設備,瑞士軍刀一樣凸顯多功能化的智慧型手機,創造物的初心本來就是兩個層級的事。
那麼,反過來思考,把智慧型手機的智慧化引入專業的Hi-Fi器材中,是不是可行呢?
我今天要聊的,來自中國本土國貨山靈,出品的EM7桌面級Hi-Fi播放器,就是融合了安卓智慧系統,給桌面Hi-Fi器材載入智慧化的一種嘗試。
(我手上也有山靈的行動便攜的智慧無損音樂播放器,過幾天也會放一篇體驗分享)
當然了,山靈 EM7對於許多燒友的吸引力,不單單是來自於對安卓智慧系統的深度優化融合。 而且,更是來自於山靈 EM7「一專,多能」在本職工作上,具有多面向都能打的硬實力。
說起“一專,多能”,我就突然想起前幾年,跟燒友圈裡一位大佬的聊天,大佬聊到自己發燒歷程裡的錢,都花在哪了:從行動便攜 ,到耳機桌面系統,最後皈依到音箱系統,用他的話來說,「行動以跟耳機系統是過程,音箱才是他的盡頭,但每一個階段,都是樂趣的一個組成部分,少了就 不完整」。
山靈 EM7,不需要連接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可以獨立使用。 在功能層面,覆蓋了串流轉盤播放器,DAC音訊解碼器,串流媒體前置放大與耳放這幾個大塊。
不僅可以滿足許多燒友對器材的單方面需求,更可以契合覆蓋一位燒友,從耳機,再到音箱的發燒升級的整個過程。
不誇張的說,一部山靈 EM7,能做到陪伴你,燒上十幾,甚至是二十個年。
山靈自己對EM7的造物,定義為:旗艦級桌上型Hi-Fi數播一體機。
那麼,也就是說,堆料的畫風一定是少不了的:
ESS公司旗艦級8聲道DAC:ES9038Pro;
自研OP+BUF;
自研I/V轉換電路;
獨立時脈:自主研發的FPGA+雙晶振技術;
自研CPAF低通濾波技術;
自研AGLO技術,破開安卓SRC桎梏(支援最高768kHz/32bit,支援硬解DSD512,支援16倍展開MQA);
分離式電源設計;
挪威NORATEL(箭豬)的環形變壓器;
四檔輸出增益(最高可達7000mW@32Ω / 1000mW@300Ω);
5.8吋夏普1080P觸控螢幕(支援0-60°自由角度懸停);
.....
作為旗艦級桌面Hi-Fi數播一體機,山靈EM7配置給得確實很足。
但我在分享山靈EM7的功能與音質體驗部分之前,卻認為很有必要先跟大家聊一聊它的外觀與設計。
因為,開聲之前,一部Hi-Fi器材給我們第一印象的就是它的設計與造工。
山靈EM7在設計、顏值這一塊,確實很具獨創性,也確實充滿了本土國貨裡,比較稀缺的對高級音響設備設計美學的理解與下載。
有些小夥伴,看到就一定會問了:設計,有用嗎? 顏值高,有用嗎?
有沒有用,事實說話,當年蘋果眼看就快破產了,賈伯斯靈光閃現突然就入了道,把設計與顏值放在造物的第一排,這絕對是蘋果能夠起死回生的第一因素了。
同樣道理,夠頂的設計美學下載,是目前科技造物,特別是高級音響設備必不可少的一環。
以我個人的情況來說,第一次看到山靈EM7,設計給我最大驚艷感的就是它螢幕部分,是少見的支援0-60°自由角度懸停的設計。多角度可調節的觸控螢幕,除了讓山靈EM7擁有高辨識度外,在日常使用時,也確實是個很有想法且實用的設計(主機去適應使用者的操控角度,而不是使用者被動去適應主機)。
對於山靈的工藝,我覺得我就是說再多,都不如你親自去見它一面。
山靈EM7,採用高度整合的全金屬機身,造工確實出彩。 工藝與細節部分,完全禁得住推敲,高級感與精緻感,一個都不少。
而且,它的設計也不單是為了美學層面的好看,也注意到了設計為實用服務,例如:
EM7螢幕邊緣位置帶有一道凹槽,可方便使用者調整角度;
螢幕面板下面,隱藏著一個Micro SD卡槽,正常狀態根本就叫人注意不到這個卡槽,但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插卡來擴充儲存。
山靈EM7搭載的豐富接口,應該是叫所有燒友眼前一亮的部分。
機身前面板,是連接耳機插口的區域,包括了:
3.5mm 單端、6.35mm 單端、4.4mm 平衡、XLR 平衡四種音訊輸出接口
機身側邊位置,是它的主輸入、輸出埠區域。
包括了:
USB外部儲存裝置連接埠、
USB音訊輸出埠(連接USB、行動硬碟)、
USB DAC數位音訊輸入連接埠(連接電腦)、
有線網路連接埠、
數位同軸輸入埠、
數位光纖輸入埠、
XLR類比音訊輸出埠、
RCA類比音訊輸出埠、
數位同軸輸出埠、
數位光纖輸出埠、
.....
可以說,山靈EM7「一專,多能」的硬體特質,與輸出、輸入的豐富埠搭載,構成了對我的主要吸引力。
以我的情況來說:
我之前想要從圖文內容評測,進行擴展,加一部分影片內容或主播。 除了為電腦加了更大的記憶體和固態升級,也同時入了音效卡、麥克風和主動音箱。
問題也就來了,我的影片內容和主播就一直沒弄,入的設備都在吃灰。 而且用音效卡連接有源音箱去聽音樂,聽感始終不對味......
所以,山靈EM7在我這裡,主要是用來拯救吃灰的音箱,還有就是作為耳機前端系統來使用的。
本土器材,我也算是用過/蹭聽過不少牌子了,我一直認為:山靈才是其中的寶藏品牌。
原因之一是:山靈產品性能和設計可靠;
另一個是:定價方面總是夠實在;
最重要的是:山靈擁有的35年聲學技術和聲學素養的累積。
我為啥說「聲學技術和聲學素養積澱」這個要素,對我個人做選擇時,至關重要呢?
我也用過一些年頭不多的新品牌的器材,參數規格都是夠高的,但一耳朵下去,你就能感覺到這些品牌對自己想要傳遞的聲學理念,甚至是框架都還沒成型。 這樣的器材,你會喜歡聽嗎?
我連有源監聽音箱的音效卡,也是某專業品牌裡的熱門型號。 在聲卡驅動下,我感覺這對音箱的低頻表現,並沒有大神種草推薦時說的那麼夠用。 之前也有想過可能是聽音空間的問題,考慮要不就再加一支重低音揚聲器來補足一下。
幸好我沒去買重低音。 因為在連接山靈EM7之後,這對音箱的低頻下潛度與能量爆發度,一下就出來了,確實都是夠用的。
而且,整體的聽感也變了個模樣,音箱沒有了之前的平直、冷靜,聽感不僅有了溫暖度,而且還突然有了水潤和柔和的感覺,讓我能一直聽下去也感覺 不到什麼疲勞感,不像之前聽一會兒就乏了不想聽了。
畢竟,一個只是用來工作的,一個則是用來享受生活用的,體驗完全兩個層級,可以理解。
山靈EM7內建的耳機放大功能,根本不像一些洋牌子器材只是敷衍的提供一行字面的耳機接口而已,而是提供了實打實的提供了獨立耳機放大器的驅動素質。
面板前置了 3.5mm 單端、6.35mm 單端、4.4mm 平衡、XLR 平衡四個輸出接口,可以做到完全覆蓋大家手裡的耳機。
山靈EM7擁有非常的純淨的背景,優秀的噪底抑制,帶來了聽感層面毫不含混的資訊解析力。 聲音細膩流暢,全頻段解析力與動態表現力都特別的出色。
在山靈EM7使用過程裡,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還在於它系統的流暢度以及介面選單的邏輯最佳化設計。
山靈EM7採用的是高通Snapdragon665+4GB運存+64GB記憶體的配置組合,這個組合在智慧Hi-Fi數播機裡屬於很高的配置了,畢竟智慧Hi-Fi數播講求的是能 耗與性能的綜合比,穩定與流暢才是重中之重。
山靈EM7,出廠內建了HiFi雲曲庫以及網易雲音樂、QQ音樂、Apple Music、Tidal ......這些大串流媒體平台,還支援Eddict Player智慧型手機用戶端,透過SyncLink功能,可以不用按鍵與遙控器,更方便操作瀏覽本機、USB、NAS內的曲目,進行播放控制。
在美學、流暢性優化,以及易用性這方面,做得很可以的。
山靈EM7在燒友和用戶裡,擁有非常的好的口碑。
大家都說好,才是真的好。 關於定價這塊,我想多聊一句,一部華為P70 Pro頂配價格,比山靈EM7還要貴,但也就能打一年,但山靈EM7別說能打三、五年,就是 用個十年,也都沒毛病。 每年都在漲價的本土智慧型手機旗艦,我覺得體驗也就那麼回事,追新一點意思沒有,根本不如投在HiFi上立竿見影,有著幾何倍數提升的快樂。
總結一下:
山靈EM7對我的意義在於:
首先是讓我吃灰中的監聽音箱,每天都開聲了。
其次是用得真舒服,根本不用開電腦(除了迫不得已,我是真的懶得開電腦),只要山靈EM7開機,就直接開聲。 資源方面,線上的,NAS網路儲存器的,行動硬碟/隨身碟的,智慧型手機裡的,想聽哪個就聽哪個,太方便了。
再有就是省去了從耳機系統,跨進桌面音箱系統,對設備的資金投入浪費與空間的佔用。
最重要的還是山靈EM7的加入,讓我的監聽音箱變得好聽了,讓耳機與耳塞的聽感也有了提升,好聽始終是硬道理。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山靈EM7,我覺得:我至少可以十年不會有升級換掉它的念頭。
文章來源:什麼值得買